[实用新型]一种基于MOS管蓄电池并联自适应充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9619.7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成;张寅;陈建德;邹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极越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os 蓄电池 并联 自适应 放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OS管蓄电池并联自适应充放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其使用寿命远远达不到设计寿命,一般设计寿命在10-15年的蓄电池,其实际使用寿命一般在3-5年,有些甚至寿命更短。蓄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寿命,使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下降,同时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蓄电池本身的使用环境、监控管理方式、充放电控制方式和物理特性等,通过对过早失效的蓄电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过早失效都是由充放电控制不合理造成的。所以,使用合理的充电方法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能够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虽然蓄电池问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的充电器仍然使用传统的充电方式,在充电过程中,大多存在过量充电和析气等现象,使得蓄电池的寿命缩短,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蓄电池结构简单,充电控制由模拟控制方式实现,因而充电方法单一,无法根据蓄电池的荷电状态调整充电方法,而且也没有对蓄电池充电过程的监控和保护功能,无法满足在无人监控场合的蓄电池充放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微控制器的性价比不断提高,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由模拟控制向数字化控制转变,数字控制的蓄电池充放电系统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充放电控制,能够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监控和显示,提高系统的灵活性,缩小系统的体积,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随着蓄电池在新能源开发的广泛使用,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法和充放电装置提出来新的要求,研发出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蓄电池充放电系统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对蓄电池充放电的改进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法,二是蓄电池的充放电装置。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和充放电装置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设计对光电伏发电、电动汽车等新兴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MOS管蓄电池并联自适应充放电装置,可以对电池组的充放电进行有效准确的判断,并且对电池充放电进行精准控制,不仅增强电池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电池充放电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MOS管蓄电池并联自适应充放电装置,包括:机柜、电池组、多个并联设置的单个电池组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U3;每个单个电池组控制模块均包括控制模块U1、MOS管和电流采样电阻,单个电池组的正极与机柜的正极连接,MOS管串联在单个电池组的负极,电流采样电阻一端串联在MOS管的源极,另外一端接在机柜的负极,控制模块U1的正极连接在电池组正极与机柜正极的连接线路上,控制模块U1的负极连接在电流采样电阻负极端与机柜负极的连接线路上,MOS管的漏极连接到控制模块U1的SV+端,MOS管的源极连接到控制模块U1的SV-端,MOS管的栅极连接到控制模块U1的MOS接口端,电流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U1的SI+端连接,电流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U1的SI-端连接,主控模块U3与单个电池组控制模块并联设置,单个电池组控制模块通过485总线接收主控模块U3指令,主控模块U3通过485总线与单个电池组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极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极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96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