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3980.9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2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双海百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A45C13/10;A45F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打开 一次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盒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
背景技术
一次性塑料打包盒目前被餐厅广泛使用,更是外卖首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除对餐厅本身菜品的卫生重视外,从餐厅打包到客户手中的运输过程,也需要进行重视。
现有的美式圆形餐盒,其是由底盒和盖子组成,在上盖的边缘有一圈突起的卡扣筋位,底盒则为圆形边缘。当底盒与上盖扣合时,底盒的边缘全部卡入上盖的卡扣内,从而可以使得打包餐盒牢固卡紧。但该结构的打包餐盒存在缺陷,底盒与上盖仅仅是通过卡扣卡住,该卡扣可以多次地被打开或者卡住闭合。因此在运输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将盖子打开,闭合。在现代讲求食品安全时代,无法监管食物在餐厅出来后到达客户手中确保不被打开过,因此,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性仍然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能够有效避免餐盒多次开启关闭,保证餐盒内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的内周壁设置有卡槽,盒体的外周壁沿周向设置有凸起,凸起卡入卡槽内,盒体的周侧还设置有周向凸台,周向凸台位于凸起下方,盒盖的底部与周向凸台的上表面接触,盒盖的底部外周径小于或等于周向凸台的上表面外周径,周向凸台具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易于从周向凸台上折断的易折段,易折段至少部分位于盒盖的底部下方。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的内周壁设置有卡槽,盒体的外周壁沿周向设置有凸起,凸起卡入卡槽内,盒体的周侧还设置有周向凸台,周向凸台位于凸起下方,盒盖的底部与周向凸台的上表面接触,盒盖的底部外周径小于或等于周向凸台的上表面外周径,周向凸台具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易于从周向凸台上折断的易折段,易折段至少部分位于盒盖的底部下方。该一次性餐盒在使用过程中,将食物放入盒体后,将盒盖盖压在盒体上,并使凸起卡入卡槽内,此时盒体与盒盖紧密卡接,由于盒盖的底部与周向凸台的上表面接触,且盒盖的底部外周径小于或等于周向凸台的上表面外周径,因此无法在不断开易折段的情况下通过手动操作打开盒盖,如果想要使盒盖与盒体分离,就必须将易折段从周向凸台上掰断,使得周向凸台的开口漏出,然后才可以从开口位置处将盒盖从盒体上取下,当盒盖从盒体上取下之后,餐盒就遭到了永久性破坏,即使再将盒盖卡接在盒体上,但由于易折段已经折断,无法再复原,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就无法将盒盖与盒体复原为未打开状态,因此可以有效防止餐盒在运输过程中被打开之后再关闭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食物运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的盒盖与盒体的配合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的盒体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的盒体的仰视图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盒盖;2、盒体;3、环形卡槽;4、环形凸起;5、周向凸台;6、开口;7、易折段;8、连接筋;9、避让口;10、台阶;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结合参见图1至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安全防打开一次性餐盒包括盒盖1和盒体2,盒盖1的内周壁设置有卡槽,盒体2的外周壁沿周向设置有凸起,凸起卡入卡槽内,盒体2的周侧还设置有周向凸台5,周向凸台5位于凸起下方,盒盖1的底部与周向凸台5的上表面接触,盒盖1的底部外周径小于或等于周向凸台5的上表面外周径,周向凸台5具有开口6,开口6处连接有易于从周向凸台5上折断的易折段7,易折段7至少部分位于盒盖1的底部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双海百货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双海百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39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