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间歇式浸渍转鼓和间歇式浸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0430.1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5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孙霞;侯朝鹏;夏国富;李明丰;吴玉;徐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75 | 分类号: | B01J23/75;B01J23/888;B01J27/19;B01J37/02;B01J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歇 浸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间歇式浸渍转鼓和间歇式浸渍系统。
背景技术
在催化剂孔道深处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子如不能及时扩散出去而进一步发生反应,一方面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另一方面将影响催化剂的寿命。尤其是对内扩散为控制步骤的反应,希望反应发生在利于反应物和产物扩散的位置,一般希望发生在催化剂表层。另外,在催化剂的成本中,活性组分的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果将利用率不高的分布在孔道深处的组分移至接近催化剂表层的区域中,无疑会显著降低催化剂的成本,并且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对于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的如费托(FT)合成这类气-固-液多相反应体系,催化剂的颗粒尺寸一般为几个mm,因此,扩散控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难以避免。人们注意到:由FT合成得到的重质石蜡通常以液态、汽溶胶或浆态形式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对反应物H2和CO在催化剂颗粒内部的扩散产生影响。在反应物的内扩散过程中,H2的扩散速度比CO快,CO在催化剂颗粒内的扩散限制作用明显强于H2。因颗粒的粒径不同,导致了颗粒内部CO浓度梯度的差异,影响了CO与金属活性中心位的结合,使得在活性中心上吸附的H/C比增大,碳链增长几率降低,降低了C5+的选择性。现有技术表明,相对于活性组分呈均匀分布的催化剂而言,活性组分非均匀分布的催化剂,如壳层分布型催化剂(即,壳层型催化剂或者蛋壳型催化剂),由于扩散限制小,可显著地提高如费托合成这类反应中的C5+选择性,降低甲烷的选择性,更适合用于费托合成这类反应。
CN204911534U公开了一种浸渍系统,该浸渍系统包括浸渍液供给单元、多孔载体供给单元、浸渍单元、真空单元以及干燥单元,所述浸渍液供给单元用于向所述浸渍单元提供浸渍液,所述多孔载体供给单元用于向所述浸渍单元提供多孔载体,所述浸渍单元用于使浸渍液与多孔载体接触,所述干燥单元用于将经浸渍的多孔载体进行干燥,所述浸渍单元包括一种浸渍转筒,所述浸渍转筒的转筒本体(301)的轴线相对于水平面为倾斜设置,使得进料口(302)位于较高的轴向一端,出料口(303)位于较低的轴向另一端,抽真空管线(305)与真空单元连通。该浸渍系统为了实现连续化操作,需将浸渍转筒倾斜设置。连续化操作过程中,如果浸渍转鼓内部某一构件出现老化或失效,影响产品质量时,会连续生产出不合格产品,且无法有效辨别何处开始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对稳定产品质量不利。 CN204503105U公开了一种浸渍转鼓,该浸渍转鼓包括用于承载多孔载体的中空转鼓本体(301),所述转鼓本体(301)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和/或输出多孔载体的至少一个可开合料口,所述转鼓本体(301)内布置有喷杆 (303),所述喷杆(303)上设置有用于将浸渍液喷射在多孔载体表面的至少一个雾化喷嘴,所述转鼓本体(301)内布置有用于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管线(304),所述抽真空管线(304)布置为靠近所述转鼓本体(301)中承载多孔载体的内壁,且所述抽真空管线(304)与所述转鼓本体(301)中承载多孔载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足以使所述抽真空管线(304)上的抽气口被填埋在由多孔载体形成的层中,并进一步公开了所述转鼓本体(301)为锥形或者是共用同一锥底面的双锥形。但是,这种浸渍转鼓用于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的强度较差并且成型率较低。
由此可见,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壳层分布型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和生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歇式浸渍转鼓和一种间歇式浸渍系统,采用该间歇式浸渍转鼓或间歇式浸渍系统可以以较高的壳层率制备壳层分布型催化剂,制得的催化剂强度和成型率明显提高,并且更有利于检测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0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分子筛切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温度冲击试验箱的抗冷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