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仪表防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0319.2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2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蔡一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狮市新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4 | 分类号: | G12B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仪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测仪表防雾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防雾,当然是指能够在在较冷的天气中使用检测设备而不被液化后的水珠覆盖于材料表面,影响使用在工作情况下的准确测量,每当检测设备在寒冬时期有户外工作时,含有镜片的检测设备上通常会凝结一层雾气,阻挡视线,加大了测量工作的难度,现有的防雾装置有镜子防雾装置、镜片防雾装置、公路铁路防雾防雪装置等,这些装置都用于冬季的雾气隔离,降低危险的发生率。
但现有的防雾装置形式多种多样,但功能局限,只有特定的装置装备于特定的设备,所以仍有许多设备有雾气干扰难题,这些拥有防雾装置的设备一种是利用设备内部的线路发热来克服雾气问题,但线路一出现问题,会出现漏电可能,危及用户安全,另一种是利用防雾涂料在设备表面,涂层若遭到损坏后,对使用效果影响大,且寿命短,使用步骤繁琐,质量差,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检测仪表防雾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仪表防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仪表防雾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中部设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底部设有风扇槽,所述风扇槽的中部设有转轴,所述风扇镶嵌于所述风扇槽的内部,并与所述风扇槽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顶部的一侧设有冷却液管道板,所述冷却液管道板的顶部设有冷却液管道,所述冷却液管道呈平行状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管道板的外表面,且所述冷却液管道板的底端设有冷却液管道槽,所述冷却液管道板的底部嵌入于冷却液管道槽,并于所述冷却液管道槽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顶部设有开关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开关键之间设有电源线,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有电源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的侧面设有圆环状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围绕所述风扇设置,并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顶部的一侧设有变速旋钮,所述变速旋钮的底部设有刻度盘,所述变速旋钮与所述装置本体通过滚轴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有若干矩阵排列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并与所述装置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管道槽与所述风扇槽之间设有空心的控制线管道,所述控制线管道嵌套于所述冷却液管道槽和所述风扇槽的内部,并与所述冷却液管道槽和所述风扇槽通过焊条紧密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检测仪表防雾装置,采用内置风扇,通过风扇能有效的提高设备内部换气循环效果,降低雾气对检测设备的影响,并且该种一种检测仪表防雾装置在风扇的底部设有四根冷却液管道,能快速的降低风扇在工作发出的热量,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至于高温工作而烧坏设备装置,将设备永久的处于一个恒温状态,避免雾气的产生,在此基础上,该种一种检测仪表防雾装置还安置了一个控制器,使冷却液能够全方位的覆盖冷却到风扇,并保护内部器件线路,大大降低了雾气对线路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寿命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仪表防雾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连接孔;3-变速旋钮;4-刻度盘;5-固定螺母;6-通风口;7-风扇;8-转轴;9-冷却液管道板;10-冷却液管道;11-冷却液管道槽;12-控制线管道;13-风扇槽;14-开关键;15-电源线;16-控制器;17-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狮市新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石狮市新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0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椅车车架穿接部位的减振结构
- 下一篇:轮椅车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