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9317.1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3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姜兆宁;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姚再英,魏嘉熹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照明装置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路灯、台灯以及装饰和制造气氛用的彩色柔性灯带等。
关技术中的照明装置,通常采用机械开关控制照明装置开启或关闭,或者使用无线遥控器来设置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颜色、亮度,开启或关闭照明装置等,但该控制方法单一,每次调节完照明装置后,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固定不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人体感应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元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管脚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管脚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
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体信息,并根据所述人体信息输出相应的感应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人体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之一:人体红外信号和人体与所述照明装置的距离;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发光元件的控制指令和所述感应信号,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感应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包括:红外感应透镜,与所述红外感应透镜连接的红外感应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红外感应传感器连接的信号放大器;
所述红外感应透镜,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人体红外信号,将所述人体红外信号传输给所述红外感应传感器;
所述红外感应传感器,用于将所述人体红外信号转换为感应信号后输出给所述信号放大器;
所述信号放大器,用于将所述感应信号放大后输出给所述控制模块。
可选地,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包括:超声波传感器;
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获取人体与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距离,根据所述距离输出感应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
可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与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发光元件状态参数的控制指令并输出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感应信号和所述携带有发光元件状态参数的控制指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所述驱动模块。
可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机械开关模块;
所述机械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用户操作输出开关指令给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指令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开启或关闭。
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开关指令输出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指令获取所述机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信息,并将所述机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信息、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感应信号对应的所述人体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输出给所述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机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信息、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感应信号的所述人体信息中的一者或多者,以供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显示。
可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光照感应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信息,根据所述光照强度信息输出环境光照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光照信号输出亮度控制信号给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亮度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电源处理模块,分别与外部电源、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化为预设电压值的直流电,为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源处理模块为AC-DC适配器,所述AC-DC适配器包括AC端和DC端;其中,
所述AC-DC适配器的所述AC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AC-DC适配器的所述DC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LED灯珠,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9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