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5871.4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5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俞文伟;顾健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创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5/26 | 分类号: | G01P5/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68 | 代理人: | 黄波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速 敏感 传感器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风速较高情况下,对空气质量状况或类似用途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风速的环境下,许多风速敏感型传感器无法精确测量空气质量和状况,对于许多需要检测的数据不能很好的检测,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监控,对于如此情况,国内目前还没有直接针对此类情况下的专用检测装置。
例如,PM2.5激光传感器对PM2.5的检测精度较高,现在应用场合越来越广泛,由于这类传感器结构原理的原因,要求测试环境的风速不能太高(一般要求<0.5m/s,),否则会造成测试误差太大,无使用价值(我们在风速2m/s的环境下和无风环境下测试比较,若无风时测试值为35μg/m3,有风时则为75μg/m3)。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其可以在有风速条件下和无风环境的测量结果没有区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其包括:框架本体、设置于框架本体一侧的进风口、设置于框架本体另一侧的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均流腔和测量腔,所述测量腔内安装有风速敏感型传感器,其中所述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还包括将均流腔和测量腔分隔设置的导流帽和前均流板,当高速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均流腔后扩散,在导流帽和前均流板的作用下,形成低速的层流进入测量腔,在测量腔内形成了一个类似无风的测量环境,从而保证了测量腔内的低风速环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可以在外部的高风速环境下形成与外界相通的低风速测量环境,将PM2.5激光传感器(也可以包括其他的对空气检测用的传感器)安装在内,这样就可以精确测量高风速环境下的空气质量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还包括出风腔和后均流板,所述后均流板将出风腔和测量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均流腔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均流腔的容积大于所述出风腔的容积。
进一步地,所述风速敏感型传感器为激光PM2.5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前均流板包括连接在导流帽相反两侧的两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前均流板上设有若干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后均流板设有若干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不少于一个,所述出风口不少于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帽呈脊背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100,其包括:框架本体11、设置于框架本体11一侧的进风口12、设置于框架本体11另一侧的出风口13、以及位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之间的均流腔14和测量腔15。
所述测量腔15内安装有风速敏感型传感器16,所述风速敏感型传感器16可以为激光PM2.5传感器。所述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将均流腔14和测量腔15分隔设置的导流帽17和前均流板18。所述一种风速敏感型传感器的高风速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出风腔19和后均流板20,所述后均流板20将出风腔19和测量腔15间隔设置。当高速气流通过进风口12进入均流腔14后扩散,在导流帽17和前均流板18的作用下,形成低速的层流进入测量腔15,在测量腔15内形成了一个类似无风的测量环境,空气再经过后均流板20和出风口13流出,形成内外的一个循环,保证了测量腔15内的空气质量状态同外部空气质量状态同步。在测量腔15内安装激光PM2.5传感器等风速敏感型传感器16,就可以避免高风速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为了保证测量腔15内低风速环境的效果,进风口12的通风面积与测量腔15的气流流通截面比小于1:100以上。
所述测量腔15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均流腔14的截面积。所述均流腔14的容积大于所述出风腔19的容积。所述前均流板18包括连接在导流帽17相反两侧的两部分。所述前均流板18上设有若干通风口。所述后均流板20设有若干通风口。所述进风口12为一个,所述出风口13为三个。所述导流帽17呈脊背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创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创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58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