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内天线模块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5653.0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广达;周慧;吕刚;王东;刘轩;吕振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模块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天线模块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环保与能源节约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汽车制造行业也提出新的低能耗要求,轻量化设计成为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汽车内饰设计过程,有很多与电器模块的匹配,目前多数采用螺钉与内饰零件紧固,以确保安装牢靠。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天线模块的固定方式,车内天线总成通过两个螺钉将其两端的固定板安装到内饰两件上;单从一个模块的固定来看,对整车重量影响不大,但是整车有上百个电器模块,每个模块至少两个螺钉,总体算下来,重量也是很可观的;其次,车辆行驶过程中必然存在抖动现象,单一模块与车辆内饰板之间的紧固的硬固定必然使得模块随着车辆一起抖动,对模块造成的破坏性比较大;再次,金属螺钉还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而生锈,给模块的拆装维修带来不便;而且螺钉的固定需要用到螺丝刀进行拆装,而车内狭小的空间和众多的模块也给拆装过程带来麻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内天线模块固定结构,取缔原有的螺钉固定方式,在改进元器件固定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整个车身的重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内天线模块固定结构,包括呈对称安装在内饰板上的一组端部插槽,用于对应天线模块左、右两端对应插装固定,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内饰板上的侧向卡槽;所述侧向卡槽包括前挡板和与该前挡板位置间隔对应设置的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分别对应止挡天线模块前、后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插槽还包括用于侧向定位所述天线模块的立板和用于顶部定位所述天线模块的盖板,以及用于将所述插槽固定于所述内饰板的底板,所述盖板、所述底板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立板连接形成插腔。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板具有弹性形变,在所述前挡板的顶面设有呈斜面的凸起,所述凸起翘起的一端止挡天线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后挡板为一体成型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底板用于止档所述天线模块。
可替换的,所述后挡板结构与所述端部插槽相同。
可替换的,所述后挡板为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与所述端部插槽一体设置,封闭了所述插腔对应一侧的开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端部插槽背离插腔的一侧设置有肋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塑性材料塑性成形制成。
进一步的,对称安装的所述端部插槽和侧向卡槽的安装位置根据所述天线模块的尺寸预留0.1-0.3m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通过粘接固定于所述内饰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车内天线模块固定结构,包括呈对称安装在内饰板上的一组端部插槽,用于对应天线模块左、右两端对应插装固定,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内饰板上的侧向卡槽;所述侧向卡槽包括前挡板和与该前挡板位置间隔对应设置的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分别对应止挡天线模块前、后两侧。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天线模块卡固结构替代了原有的螺钉固定方式,减轻了车身的重量,也相应的降低了能耗;其次,卡固方式会对车辆的抖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给天线模块带来的损害也相应减小,再次,卡固方式较螺钉固定更易拆装,也给天线模块的拆装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车内天线模块的固定方式;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中端部插槽的结构图;
图5示出了图3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56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泵智能节能干燥系统
- 下一篇:新型全自动锂电池烘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