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衡车的提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8366.7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锦宁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张安心 |
地址: | 3213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衡 提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平衡车的提手结构。
背景技术
平衡车是利用动态平衡原理来控制前进及后退的高科技智能产品。目前的平衡车主要有独轮平衡车和双轮平衡车,其中双轮平衡车因稳定性高、驾驶简单,尤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现有的平衡车因为重量、体积等原因,当我们携带平衡车时,一般通过双手进行提拿,很不方便;有的平衡车外表面光滑,没有设计手提的部位,直接提拿可能会发生滑落,损坏平衡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携带的平衡车提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平衡车的提手结构,包括车架,车架外部设置有车壳,所述车架和车壳之间形成有提手安装腔,所述提手安装腔内设置有提手;所述车壳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提手穿过安装孔设置在提手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提手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提手限位部;所述车壳和车架之间设置有与提手限位部相适配的提手固定位,所述提手限位部活动设置在提手安装腔内并通过提手固定位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提手固定位包括设置在车架外壁的第一固定凸起和设置在车壳内壁的第二固定凸起,所述第一固定凸起和第二固定凸起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能防止提手限位部穿过。
优选地,所述提手的形状为倒U型,所述提手固定位对称设置在车架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提手限位部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中部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安装孔形成提手伸缩位。
优选地,所述提手伸缩位的一侧向内形成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车架为铝架。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左、右车架,所述左、右车架上对称设置有所述车壳和提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提手活动设置在提手安装腔内,不使用时提手自然缩进提手安装腔内;使用时,可以将提手伸出,结构简单,方便平衡车的携带,且空间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倒U型提手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提手限位部,当提手伸出时,提手限位部抵接在提手固定位上。所述提手限位部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增加提手限位部强度,使其不易断裂;提手固定位对称设置在车架的两侧,当用提手携带平衡车时,使提手受力均匀,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手伸出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手折叠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车架;2-车壳;3-提手安装腔;4-安装孔;5-提手;6-提手限位部;7-提手固定位;8-第一固定凸起;9-第二固定凸起;10-挡块;11-凹槽;1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一种平衡车的提手结构,包括车架1,车架1外部设置有车壳2,所述车架1包括左、右车架,左、右车架的外端安装有车轮,其两者的内端通过转轴相互连接;所述左、右车架上对称设置有车壳2和提手5。所述车架1和车壳2之间形成有提手安装腔3,所述提手安装腔3内设置有提手5,所述提手5的形状为倒U型。所述车壳2上开设有安装孔4,所述提手5穿过安装孔4设置在提手安装腔3内。
优选地,所述提手5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提手限位部6;所述车壳2和车架1之间设置有与提手限位部6相适配的提手固定位7,所述提手限位部6活动设置在提手安装腔3内并通过提手固定位7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的提手5活动设置在提手安装腔3内,不使用时提手5自然缩进提手安装腔3内;使用时,可以将提手伸出,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空间利用率高。
优选地,所述提手固定位7包括设置在车架1外壁的第一固定凸起8和设置在车壳2内壁的第二固定凸起9,所述第一固定凸起8和第二固定凸起9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能防止提手限位部6穿过。
优选地,所述提手5的形状为倒U型,所述提手5的两提手限位部6均向内弯折,这样能合理利用环形提手安装腔3的空间。所述提手固定位7对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当用提手5携带平衡车时,提手受力均匀,使用寿命长。
优选地,所述提手限位部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2,增加提手限位部6强度,使其不易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锦宁,未经杨锦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83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螺栓、智能螺栓标定系统及监测系统
- 下一篇:测量水压变化的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