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物绝缘加热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5132.7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1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孙辉;吴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瑞普电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H01B7/282;H01B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7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物 绝缘 加热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矿物绝缘加热电缆。
背景技术
矿物绝缘加热电缆的用途非常广泛且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目前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广泛应用用于住宅、商务、公寓、酒店、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加热电缆是采用单根或多根合金电热丝作为发热源、高纯度、高温、电熔结晶氧化镁作导热绝缘体,无缝连续不锈钢或铜管作为护套,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制造而成,强腐蚀作用的场所可外加PE或低烟无卤的外套。
在实际使用中,加热电缆经常容易出现热量大量聚集分散不开的情况,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无法满足温度均匀性要求高的使用场合;另外,由于现有技术的加热电缆均设置在封闭的内壁,加热电芯设置在最内侧,因而在长时间使用时,两个加热电芯之间的温度较其他比较要高,当局部温度过高而又无法及时散热时,则两个加热电芯之间的温度则越来越高,因而当温度过高时容易对局部的加热电缆造成损害,从而影响其整体的使用寿命,更为严重的,则容易出现局部电缆烧损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其能够使得加热电缆的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可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形,大大提高了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物绝缘加热电缆,所述矿物绝缘加热电缆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周护套层、防水护套层、绝缘层以及内腔,
所述外周护套层与防水护套层之间设置有连接架以将其划分成多个中空的外腔;
多个加热导体均匀地分布在绝缘层内部,每个加热导体的外周设置有耐高温隔热层;
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内腔支架以将内腔划分成多个内腔通道,每个内腔通道均通过连通管而与外腔连通;
所述外腔与内腔均为两端密封的腔体,其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进一步地,内腔的每个内腔通道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一报警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和外腔内充入的惰性气体为氖气。
进一步地,所述外周护套层与防水护套层之间的连接架上开设有以将外腔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护套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还设置有电磁屏蔽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周护套层为低烟无卤阻燃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采用氧化镁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电缆的内部设置内腔以及在外部设置外腔,内腔和外腔相互连通,从而使得内腔和外腔内的温度能够均匀地传递且分布在加热电缆外周,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
此外,在内腔和外腔中通入惰性气体,一方面可以传导腔体内的热气体,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止火灾的作用;
大大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外周护套层1;防水护套层2;绝缘层3;内腔4;连接架5;外腔6;加热导体7;耐高温隔热层8;内腔支架9;连通管10;电磁屏蔽层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考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以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其仅示出了矿物绝缘加热电缆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其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周护套层1、防水护套层2、绝缘层3以及内腔4。通过设置外周护套层以及防水护套层对加热电缆起到双重保护的同时也增加了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瑞普电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瑞普电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5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