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下梁龙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8800.3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2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军;戎安心;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川双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B66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无下梁 龙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无下梁龙门架,属于电梯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
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
现有的电梯龙门架由于井道底坑过浅的问题导致无法安装,而将底架拆除后其强度度低,因此需要一款高强度的无下梁龙门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无下梁龙门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无下梁龙门架,它包含联动装置、上梁组件、直梁组件、轿底拉板、轿底组件、导靴组件;所述上梁组件上安装有联动装置,所述上梁组件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直梁组件,所述直梁组件与轿底组件连接,所述轿底拉板通过螺栓固定直梁组件的内下侧,所述轿底拉板的底部与轿底组件连接,所述导靴组件通过螺栓将直梁组件的下端与轿底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靴组件的侧壁上焊接有数个加强片。
作为优选,所述上梁组件上设置有数个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强度,且便于安装,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联动装置;2-上梁组件;3-直梁组件;4-轿底拉板;5-轿底组件;6-导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联动装置1、上梁组件2、直梁组件3、轿底拉板4、轿底组件5、导靴组件6;所述上梁组件2上安装有联动装置1,所述上梁组件2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直梁组件3,所述直梁组件3与轿底组件5连接,所述轿底拉板4通过螺栓固定直梁组件3的内下侧,所述轿底拉板4的底部与轿底组件5连接,所述导靴组件6通过螺栓将直梁组件3的下端与轿底组件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靴组件6的侧壁上焊接有数个加强片。
进一步的,所述上梁组件2上设置有数个安装孔。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选用合金高强度碳钢做为关键受力部件。从而将底坑压缩到最小,此套结构常用于家用别墅电梯。然而采用轿底拉板4、导靴组件6来提高轿底组件5与直梁组件3的连接强度,且上梁组件2上的联动装置1能实现联动,且上梁组件2通过高强度碳钢来实现,提高强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川双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安川双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8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房电梯搁机梁
- 下一篇:一种轨迹面积实时计算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