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纹解锁防盗安全手提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5872.2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娜;缪斌;张丹颖;何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C3/00 | 分类号: | A45C3/00;A45C13/10;A45C13/24;A45C1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邓丽 |
地址: | 21004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 解锁 防盗 安全 手提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纹解锁防盗安全手提包,属于防盗包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总会受到东西丢失,尤其是贵重物品丢失带来的财产损失而懊恼,或为人所窃,或大意丢失。当前市面上的手提包,采用的保险装置,输入密码的方式略有繁琐;没有定位装置、报警装置、蜂鸣装置,使得人们在丢失、忘记物品的情况下无法方便找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可触控的指纹解锁防盗安全手提包,能够很好的满足现有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指纹解锁防盗安全手提包,包括手提包本体和感应手镯,手提包本体的两侧对称的手提带、外袋和内袋,所述的内袋中设有微型定位器,手提包本体的上端设有开口,开口通过拉链进行封闭,与拉链对应的另一端的开口上设有指纹采集装置,指纹采集装置上设有拉链头拉片卡槽,拉链头的拉片卡于指纹采集装置的卡槽中,手提包本体的底端设有USB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与指纹采集装置相连,为指纹采集装置内的供电单元进行供电,供电单元由与指纹采集装置相邻设的电源按钮进行控制,所述的指纹采集装置与单片机控制单元相连,单片机控制单元与超声波检测装置相连;所述的手提包本体内设微型电池,微型电池为单片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单片机控制单元为型号STM32F103C8T6的单片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指纹采集装置包括微型蜂鸣器,所述的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到与感应手镯的距离超过单片机控制单元所设定的距离时,微型蜂鸣器会发出报警;距离之内则不报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助于人们用于陈放贵重物品、防止丢失以及帮助物品找回,同时对于老忘记自己东西丢到哪里的人,可以通过蜂鸣器令其发出蜂鸣,以判断位置。
附图说明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指纹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感应手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元件连接图。
图中:1.手提包本体;2.手提带;3.外袋;4.指纹采集装置;5.拉链头;6.拉链头拉片卡槽;7.电源按钮;8.USB充电接口;9.感应手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5可见,一种指纹解锁防盗安全手提包,包括手提包本体1和感应手镯9,手提包本体1的两侧对称的手提带2、外袋3和内袋,所述的内袋中设有微型定位器,通过手机或其他普通终端,通过其代号可搜索其当前位置,从而可以找回,以防丢失。手提包本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开口通过拉链进行封闭,与拉链对应的另一端的开口上设有指纹采集装置4,指纹采集装置4上设有拉链头拉片卡槽6,拉链头6的拉片卡于指纹采集装置4的卡槽6中,当指纹采集装置4将采集的指纹数据传入单片机控制单元中,由单片机控制单元来进行指纹数据对比,数据准确,则弹开拉链头5的拉片,否则不弹出,手提包本体1的底端设有USB充电接口8,USB充电接口8与指纹采集装置4相连,为指纹采集装置4内的供电单元进行供电,供电单元由与指纹采集装置4相邻设的电源按钮7进行控制,电源按钮7按一次通电,再按一次断电;所述的指纹采集装置4与单片机控制单元相连,单片机控制单元与超声波检测装置相连;所述的手提包本体1内设微型电池,微型电池为单片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所述的单片机控制单元为型号STM32F103C8T6的单片机。所述的指纹采集装置4包括微型蜂鸣器,所述的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到与感应手镯9的距离超过单片机控制单元所设定的距离时如当检测距离大于三米时,微型蜂鸣器会发出报警;距离之内则不报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技术方案的同等修改和替代都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财经大学,未经南京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5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润滑尾轴承粘-滑现象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迷你手表化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