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式汽车凹陷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2931.0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0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祝赞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秋染 |
主分类号: | B21D1/12 | 分类号: | B21D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凹陷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复装置,具体为一种桥式汽车凹陷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车体表面经常会出现凹坑,人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钣金、打腻子、喷漆等工序对车身进行修补。这样的工序,既破坏了原车漆、又费时、费力、成本也较大。有时候人们为了不破坏原来的车漆,也只好忍耐,不做任何的修复和修补。带有车坑的凹陷的汽车毕竟不是很美观,对车主来说也比较矛盾。目前,在市场上存在一种汽车凹陷修复装置,主要是采用熔融的热胶粘附在螺杆棒上,然后利用桥式的支架进行拉伸,达到了对于局部的凹陷坑进行拉伸和修复的目的。但是,这种修复工具仅仅具有拉伸的功能,对于已经外凸的汽车变形处只能通过小锤子敲击橡胶棒,然后通过橡胶棒传递到外凸的汽车车身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敲击的位置和力量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再一次的内陷或者走形,在条纹反光板的检查下,就会非常明显。同时,由于车身在很多位置上具有折弯筋,汽车的外壳在设计的时候主要利用这些折弯筋起到美观和坚固的作用,所以一般在变形的地方通常是在折弯筋处,对于目前的汽车修复工具而言,在遇到折弯筋的地方需要更多次的不断拉伸和敲击,才能达到一种比较近似原貌的外观。所以,针对上述传统汽车凹陷修复工具中提到的只能修复内陷的凹坑,对于外凸的变形处不具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导致实际矫正过程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式汽车凹陷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式汽车凹陷修复装置,包括:支撑座,为内部中心位置设有腰形孔结构的支撑滑道,以及设在支撑滑道下方中间位置上的矩形定位槽;所述支撑座通过安装在支撑滑道内的固定装置与汽车车身直接接触;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有穿过支撑滑道的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下端还固定着在定位槽内滑动的立方体结构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与汽车车身直接接触的底座球头连接;矫正架,为水平部的两端连接两个弧形部,两个弧形部的自由端固定两个支撑座,所述矫正架中间还设有条状腰形孔结构的矫正滑道,所述矫正架的同侧位置还分别固定两个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旋转连接的旋转销,定型装置,包括:两根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以及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转动套筒;压拉装置,包括:在矫正滑道内滑动的压拉杆,所述压拉杆在矫正架内的端部固定黏胶端,所述压拉杆在矫正架上下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两个第二旋转手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旋转手柄和矫正架之间还串着连接垫,所述连接垫与矫正架表面直接接触的位置是弹性耐压层,所述弹性耐压层远离矫正架的侧面固定硬质耐磨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与车身直接接触的底面设有多个环状凹凸结构的防滑道,所述防滑道的中心位置还固定底面朝下的吸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进整体的矫正架的两端呈弧形的结构,使得在矫正车身上折弯筋的时候具有特别有天然的结构优势,使得在压拉修复处的时候,可以同时又针对的对不同的位置同时施加拉力或者压力,相比传统对于外凸部分使用锤子的矫正方法具有更精准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矫正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半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11支撑滑道、12定位槽、2固定装置、21紧固螺杆、22 第一旋转手柄、23连接杆、24底座、241防滑道、242吸盘、3矫正架、31矫正滑道、32旋转销、4定型装置、41第一螺杆、42转动套筒、43第二螺杆、5 压拉装置、51压拉杆、52黏胶端、53连接垫、54第二旋转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秋染,未经宋秋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2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板整平机
- 下一篇:砂田胡麻复种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