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蓄电池供电与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2308.5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7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丁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杉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廖斌 |
地址: | 201207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蓄电池 供电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串联技术领域,尤其一种串联蓄电池供电与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市面上所存在的转换模块大多都输入单一、输出单一、电压不可调。要达到多路可调输出必须付出巨大成本,并且蓄电池在串联供电的情况下,大部分只能串联充电,并不能有效并联充电。
目前一般都采用电池旁并联均衡器的平衡充电方式。这种充电方式线路比较复杂,设计时需要计算大量的元器件的参数。多数充电器在电池充满电时为补偿自放电,使蓄电池保持在近似完全充电状态的连续小电流充电。但长时间的涓流充电,由于电流太小,实际上充电效率非常低,使得基本无法充进电。对充电器和电池寿命也有影响。
在对二个串联连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时,由于电池组中各个基本单元的电化学特性存在差异,当一个蓄电池被充满电时,而另一个蓄电池尚未充满乃继续充电,会使蓄电池容量下降,内阻增加,造成蓄电池的早期的损坏。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串联蓄电池供电与充电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串联蓄电池供电与充电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串联蓄电池供电与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常开常闭触点和充电设备,所述第一蓄电池通过常开常闭触点连接第二蓄电池,所述常开常闭触点通过充电插头连接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电路、分压电路、接触器、检测电路和单片机,所述充电电路通过接触器连接单片机,所述检测电路通过分压电路连接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入电源,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分别接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分别接入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入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电阻接入三极管的集电极。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六管脚分别通过第十电阻引入currentin2端口和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七管脚分别通过第十电阻引入currentin1端口和通过第九电阻接地。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十管脚、第三十一管脚、第三十二管脚和第三十三管脚均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三管脚通过第十三电阻接入电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线路简单易懂,成本便宜。维护方便。过充和不平衡充电问题都的与解决,宽电压输入,多路电压向下可调,电压转换率高,提高设备用电时间,稳定性高,支持多种不同负载,制作成本低,元件在市面易购买,制作容易,连接器灵活可变,串联供电、并联充电,对蓄电池保护效果明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片机连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系统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设备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至图5所示,一种串联蓄电池供电与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常开常闭触点和充电设备,所述第一蓄电池通过常开常闭触点连接第二蓄电池,所述常开常闭触点通过充电插头连接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电路、分压电路、接触器、检测电路和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入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接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分别接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接入三极管Q1的集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杉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杉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23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