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凝胶柱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0166.9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0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夏一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凝胶柱管支架。
背景技术
凝胶柱层析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将凝胶树脂装载于凝胶柱管中,形成凝胶柱,使样品溶液流过凝胶柱(即,上样),目的分子通过吸附作用吸附在凝胶柱上,然后用洗脱液从凝胶柱上洗脱目的分子。在凝胶柱层析过程中,最费时间是上样步骤。通常要花一两个小时,当上样体系很大时,甚至要花好几个小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添加样品溶液,控制凝胶柱管中的样品溶液高度,并且还需要注意样品溶液的过柱速度,当过柱速度太慢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操作。因此,凝胶柱层析是个费时费力的实验,并且当样品数很多时,实验人员无法紧盯着一个样品来监控过滤状态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凝胶柱管支架来进行自动上样和辅助实验人员监控每个样品的过柱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凝胶柱管支架,其包括位于顶部的上支承板和位于底部的下支承板,所述上支承板通过支脚支撑于所述下支承板上方,所述上支承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凝胶柱管放置孔,并且每个所述凝胶柱管放置孔旁边对应地设置有指示灯,所述下支承板上正对所述凝胶柱管放置孔的位置旁边设置有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装有样品溶液的容器放置于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凝胶柱管放置孔数量相等的泵,每个所述泵向外延伸出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泵电连接,并且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探头可伸入将放置于相应的凝胶柱管放置孔中的凝胶柱管中,所述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中设置有重量检测单元,所述重量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上的样品溶液容器的重量不变时所述指示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凝胶柱管支架可进行自动上样,并控制凝胶柱管中的液面高度,实时监控样品溶液过柱状况,样品溶液过柱速度过慢或上样结束时,该样品对应的指示灯亮,提示实验人员及时排除障碍或进行下一步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重量检测单元包括重量采集器、带有存储功能的单片机和比较器,所述重量采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相应的指示灯电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重量采集器的采集间隔为1-2mi n。可根据需要来调节重量采集器的采集间隔。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泵设置于所述上支承板顶部。以方便进水管、出水管和水位传感器探头的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有比较器电连接。蜂鸣器可提示实验人员,使得实验人员无需将视线一直留在过滤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用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重量采集器、比较器和指示灯的连接关系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支承板,2、下支承板,3、漏斗放置孔,4、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 5、指示灯,6、泵,7、进水管,8、出水管,9、凝胶柱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凝胶柱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顶部的上支承板1和位于底部的下支承板2,所述上支承板1通过支脚支撑于所述下支承板2上方,所述上支承板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凝胶柱管放置孔3,并且每个所述凝胶柱管放置孔3旁边对应地设置有指示灯5,所述下支承板2上正对所述凝胶柱管放置孔3的位置旁边设置有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4,装有样品溶液的容器放置于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4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凝胶柱管放置孔3数量相等的泵6,每个所述泵6向外延伸出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泵6电连接,并且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探头可伸入将放置于相应的凝胶柱管放置孔3中的凝胶柱管中,所述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4中设置有重量检测单元,所述重量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样品溶液容器放置区4上的样品溶液容器的重量不变时所述指示灯5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0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