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膨胀防汛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9016.0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1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马丁·克洛赫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廉·马丁·克洛赫西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地址: | 爱尔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防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汛袋,具体为一种自膨胀防汛袋,属于防涝安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每当雨季来临时,地下室入口、车库等低洼地区都会积水,此时需要用堵水设施来堵水;紧急灾害、台风水灾、淹水,排水工程、车库挡水、预防泥土崩塌,等紧急临时工事及水灾预防时,也需要堵水设施来堵水堵漏。
在防汛和一般的抗水以及防水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防汛器材就是沙包。一般沙包采用的是麻织物的缝制袋,或者尼龙的编织袋,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普通的麻织物,由于强度较低,经常发生开边撕裂等问题;而尼龙编织袋则因其表面光滑,为施工人员的搬放带来诸多不便。此外,这些单一结构的袋包通常都比较疏松,内部安装的沙土、泥土、黄沙等常规的防汛填充材料容易流失,且搬运强度极大。另外,在装载的沙石过重或者袋体受到挂拉下经常容易撕裂开,导致内部的沙石受水流冲击迅速散失,防汛作用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沙袋如果事先填好则不方便存储;如果临时准备,则有可能延误汛情。因此,吸水膨胀防汛沙袋应运而生,然而目前的吸水膨胀防汛沙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采用颗粒状吸水膨胀剂,颗粒状吸水膨胀剂在袋体内移动,分布不匀,吸水膨胀后不能严密堆积防汛;2、目前市场上的吸水膨胀防汛沙袋不清楚吸水膨胀剂的使用情况,一方面如果吸水膨胀剂被污染,则吸水膨胀剂的效果变差,不能再次使用;另一方面,对吸水袋的处理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膨胀防汛袋,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膨胀防汛袋,包括袋体,所述的袋体内填充有适量的吸水膨胀剂层;所述的吸水膨胀剂层包括木浆棉层和颗粒状吸水剂,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均匀铺设在木浆棉层上;所述的袋体通过缝线封口;所述的袋体上至少设置一处显色窗。
所述的袋体为长方形,为PP针刺布。由于其长丝纤维交联相错的结构使其布面牢度大大加强,是一般热压PP无纺布的2倍以上。
所述的显色窗为条状,设置于袋体的背面中间位置。采用白色PP针刺布,沾色敏感,可以通过颜色变化的剧烈程度判断吸水袋受污染的程度,及时处理。
所述的袋体封口采用两道车缝线加固,进一步加强吸水袋的牢度,提高抗摔性,防止内部膨胀剂的溢出。
所述的袋体可折叠。
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而成的防汛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颗粒状吸水剂均匀铺设在木浆棉层上,使吸水剂分布均匀,吸水后膨胀均匀,防汛袋堆叠整齐严密;
2、通过在袋体上设置显色窗,可以了解防汛袋的受污染程度,便于做相应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 2、颗粒状吸水剂 3、木浆棉层 4、显色窗 5、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自膨胀防汛袋,包括袋体1,所述的袋体1内填充有适量的吸水膨胀剂层;所述的吸水膨胀剂层包括木浆棉层3和颗粒状吸水剂2,所述的颗粒状吸水剂2均匀铺设在木浆棉层3上;所述的袋体1通过缝线5封口;所述的袋体1上至少设置一处显色窗4。
所述的袋体1为长方形,为PP针刺布。由于其长丝纤维交联相错的结构使其布面牢度大大加强,是一般热压PP无纺布的2倍以上。
所述的显色窗4为条状,设置于袋体1的背面中间位置。采用白色PP针刺布,沾色敏感,可以通过颜色变化的剧烈程度判断吸水袋受污染的程度,及时处理。
所述的袋体1封口采用两道车缝线加固,进一步加强吸水袋的牢度,提高抗摔性,防止内部膨胀剂的溢出。
使用时,将袋体1平铺在漏水处,水从进入袋体1内部,润湿吸水膨胀剂层,吸水膨胀剂层中的颗粒状吸水剂2吸水膨胀,均匀充满防汛袋袋体1,形成凝胶体,从而堵住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廉·马丁·克洛赫西,未经威廉·马丁·克洛赫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9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