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烹饪器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97089.6 | 申请日: | 2017-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2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马二刚;吴飞;张怀礼;刘日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8;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邹秋爽 |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过线槽 卡线结构 导线容纳空间 烹饪器具 器具本体 倾斜设置 脱出 本实用新型 线结构 延伸 防脱 适配 止挡 置入 安全 | ||
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卡线结构。卡线结构设置在器具本体上,用于对导线进行定位。卡线结构上形成有导线容纳空间,卡线结构上开有过线槽,过线槽与导线容纳空间相连通以使导线通过过线槽置入导线容纳空间内,过线槽在卡线结构上相对导线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由于过线槽在卡线结构上是相对导线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的,当导线欲从导线容纳空间内通过过线槽脱出时,必需将导线倾斜至与过线槽相适配,否则过线槽周围的卡线结构就会止挡导线脱出。这样,卡线结构就能对导线起到防脱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更为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器具,通常会包括一些电器元件,电器元件会通过导线连接。为了避免导线随着烹饪器具的一些部件运动被部件扯断,会通过卡扣对导线进行固定。
但是,现有的卡扣在对导线进行固定时,导线会很容易从卡扣上脱出,进而还是会随着部件运动,造成导线被扯断引发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上的导线容易从卡扣上脱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卡线结构,卡线结构设置在器具本体上,用于对导线进行定位,卡线结构上形成有导线容纳空间,卡线结构上开有过线槽,过线槽与导线容纳空间相连通以使导线通过过线槽置入导线容纳空间内,过线槽在卡线结构上相对导线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卡线结构安装在器具本体上,需要对导线进行固定时。先将导线倾斜,使之可以通过线槽进入到导线容纳空间内。之后,再将导线恢复到其正常的延伸方向。由于过线槽在卡线结构上是相对导线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的,当导线欲从导线容纳空间内通过过线槽脱出时,必需将导线倾斜至与过线槽相适配,否则过线槽周围的卡线结构就会止挡导线脱出。这样,卡线结构就能对导线起到防脱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更为安全。
进一步地,过线槽包括位于卡线结构第一侧的第一开口面以及位于卡线结构第二侧的第二开口面,第一开口面和第二开口面在导线的延伸方向上错开不重合。
进一步地,过线槽相对导线的延伸方向倾斜30度至60度。
进一步地,过线槽相对导线的延伸方向倾斜40度至50度。
进一步地,卡线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部和设置在开口上的止挡臂,止挡臂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开口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以围成导线容纳空间,两个止挡臂间隔设置以在其间形成过线槽。
进一步地,两个止挡臂的自由端形成倒角。
进一步地,器具本体上形成有过线通道,卡线结构设置在过线通道上,过线槽相对于过线通道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过线通道与容纳部相连通并一体成型,两个止挡臂分别设置在过线通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进一步地,止挡臂为多个,多个止挡臂分别两两成对地设置在过线通道上,多对止挡臂之间相间隔。
进一步地,多对止挡臂沿过线通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地设置。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者电饭煲。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70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