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92168.8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8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曙;刘梅;杨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2/04 | 分类号: | A63B22/04;A63B7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主动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
背景技术
有许多长期卧床的患者(如脑卒中后偏瘫、颈脊髓损伤导致的下肢瘫痪、骨折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其肢体血流灌注不足会导致神经肌肉萎缩、血流减慢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主动踝泵运动可以有效缓解上述问题。但在病房,很多患者都是由家属或护工被动协助其活动踝关节,很难保证踝泵运动的质和量。且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主动锻炼依从性差,需要时刻提醒,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效果差,成本高,容易在护理中产生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能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从而降低由此导致的心、脑、肺的栓塞,同时还有利于下肢肢体功能的恢复,方便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训练,达到了让患者主动参与到自身的肢体康复,舒适度高,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具有提醒和辅助计时的功能,增加智能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工作中产生问题,有利于患者按时、按要求的科学化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包括用于放置患者腿部且水平放置的底座,在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能前后移动的踝泵训练器,踝泵训练器包括角度限定器,用于患者脚面固定的脚踏板,脚踏板固定在角度限定器上,且脚踏板在角度限定器上能够转动,在角度限定器位于缺口上设有触发开关,触发开关连接有训练提醒器。
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个能够患者主动训练下肢,踝泵训练器能够前后移动,这样能够符合人体力学,当脚部在用力时,踝泵训练器能够前后移动调节,来满足脚后跟需要移动的空间,从而患者腿部无需弯曲,能够一直处于平直的状态,能够提高训练的效果,降低疲劳度,并且通过角度限定器来鼓励患者尽量达到有效活动的角度,有效避免了患者脚部用力不够的问题,使患者的脚部运动更加科学,符合人体脚部摆放习惯,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且还设置了训练提醒器,能够按时按量地提醒患者完成训练,大大降低了医院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的使用方法,该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先将患者的腿部放置于底座上,然后将脚面放置于脚踏板上,用绑带将脚面固定,然后再用粘接扣将腿部固定;
步骤2:打开训练提醒器开关,然后患者将脚面向上勾起,达到一定角度,直至脚踏板一侧触碰到触发开关,然后训练提醒器语音计时,持续播读10-20秒,然后患者再将脚面向下踩到一定角度,直至脚踏板一侧触碰到触发开关,然后训练提醒器语音计时,持续播读10-20秒,然后训练提醒器记录为1次并播报,然后患者每小时重复10-20次上述动作;
步骤3:完成步骤2后,训练提醒器开始计时,当1-3个小时后语音提示继续重复步骤2的动作,直至完成当天患者所需的运动量80-100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角度限定器成半圆状,在角度限定器圆周方向设有缺口,脚踏板在缺口之间转动,角度限定器位于圆心处设有凸台,脚踏板一端与凸台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缺口的夹角为65°,这样角度限定器成半圆状,能够方便的找到圆形,并且以圆形为基点,然后在合适的角度上开设缺口,这样能准确的限制脚踏板的转动角度和转动位置,有效控制患者的脚部摆动,使训练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提高训练的效果。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脚踏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脚面的绑带,采用绑带将脚面固定,结构简单,固定牢固,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似结构。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角度限定器下端开设有T型沉槽,在底座设有与T型沉槽相配合的T型滑轨,采用T型滑轨结构,加工方便,成本低,并且采用沉槽式的结构,没有贯通,这样能够避免在训练时角度限定器从滑轨上滑落。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底座上表面还设有软垫,增加舒适性。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动训练器,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患者腿部的粘接扣,方便固定和拆卸,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92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