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架空输电导线容量特性监测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9033.6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6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王国利;刘磊;罗勇芬;刘良帅;高超;杨芸;厉天威;李敏;唐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李巍,王思颖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输电 导线 容量 特性 监测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电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架空输电导线容量特性监测平台。
背景技术
增容导线是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使用的特种导线,它是在提高使用温度等级、并具有同等导体截面积的情况下,相对于传统的钢芯铝绞线能输送更多电能的若干类导线的总称。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多种新型线种出现,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增加导线的输送容量,导线的温度提高,但作为导电部分的材料其强度不降低,仍保持着常温下相接近的总拉断力,如耐热铝合金作导体的系列导线;另一类,则着重于利用新型加强芯材料线膨胀系数小的特性,在导线高温运行条件下,导线总的力学性能则由承力的芯部承担,即使在导线载流增加,导线温度提高以后,导线的运行仍是安全的,如碳纤维复合芯材料和殷钢芯材料作为加强芯的系列导线。
尽管国内相关机构对新型导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有众多的工程应用,积累了不少设计、生产、施工及运维方面的经验教训。由于在实际线路测试其特性的难度与费用高昂,现在绝大数在试验室进行。实验室进行试验时会截取一定长度的绞线试样(受实验室条件限制,一般为50m或100m),然后将试样放置于实验室测试系统中进行测试。
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测试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输电线路的运行需要。因为在实际输电线的架设环境复杂多变而且导线安装情况也千差万别,只是简单的采用试验室中的导线容量特性数据去指导实际线路的安装运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会对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带来很大问题,例如,实验室导线长度较短,不能完全反映运行线路导线的实际弧垂变化情况。传统测试方法对导线的容量特性测试存在明显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新型导线的测试技术不能适用于实际运行中的输电线路的问题,提供一种架空输电导线容量特性监测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架空输电导线容量特性监测平台,包括系统主站以及连接系统主站的微气象测试设备;还包括架设在输电线路杆塔之间的若干组测试回路;
测试回路包括连接大电流发生器第一待测导线和第二待测导线,分别安装在第一待测导线、第二待测导线上的数据采集设备以及安装在第一待测导线或第二待测导线上的电流测试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电流测试设备分别与系统主站连接;
第一待测导线的第一端通过引流线连接第二待测导线的第一端;大电流发生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铜排连接第一待测导线的第二端、第二待测导线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架空输电导线容量特性监测平台,利用大档距(至少200m)真型塔(即杆塔)搭建监测平台,通过该监测平台可以模拟实际线路段(即在输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下)并研究架空线路导线容量特性;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测试比较多组测试回路中不同种导线弧垂特性以及迁移点温度。在待测导线上安装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将采集数据传输给系统主站处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大电流发生器和电流测试设备实现在大范围变化的电流下对导线温度的精确控制,适用于各种架空线容量特性的监测。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架空输电导线容量特性监测平台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架空输电导线容量特性监测平台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架空输电导线容量特性监测平台中系统主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90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压XLPE电缆附件高频电老化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U盘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