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鱼虾混养的食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8901.9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1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方怀义;张艳秋;杨斌;龚斌;廖永岩;雷娟;李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80 | 分类号: | A01K61/80;A01K61/1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鱼虾 混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中鱼虾喂养用食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鱼虾混养的食台。
背景技术
自凡纳滨对虾引入中国养殖以来,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放养密度的不断增加,虾病频发,养殖成功率逐年降低,2015年和2016年更是出现对虾养殖史上最低迷的行情。如果不对现有鱼虾混养的养殖模式进行改进,探索更加稳定的鱼虾混养模式,很难适应新的养殖发展趋势。
目前实行鱼虾混养的池塘,养殖弊端主要在于饲料投喂方式。传统食台盛放的虾饲料只占总投喂量的百分之几,投喂方式主要为先喂鱼、后喂虾,或者鱼虾共同投喂混养饲料。这样的投喂方式不能实现鱼虾分隔喂料,混养的鱼类无法起到生态防病作用,导致疾病发生率高,养殖成功率低。当鱼获取虾的食物后,不能主动清除池塘中水体的污染源,如病残死虾、残饵、粪便和有机絮凝团等,会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鱼虾混养的食台,避免混养鱼类进入虾的食台抢食虾饲料,使鱼虾混养模式的池塘达到鱼虾分隔饲喂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用于鱼虾混养的食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斜支架和与斜支架底部连接的主支架,斜支架的顶端与浮球连接;所述主支架所围成的空间内固定有至少两个竖直方向间隙排列的圆网架,最下侧圆网架的底边与主支架底端平齐;所述圆网架的底部和侧面包裹底网片;所述斜支架与主支架所围成的食台主体,外部包裹围网片。
上述方案中,根据池塘水深、养殖鱼虾放养总量的多少,增加竖直方向上间隙排列的圆网架数量,达到增加投喂面积,提高摄食效率的目的;围网片的网孔长度根据鱼虾的个体大小选择,养殖虾类可以自由进入围网摄食饲料,而混养鱼类不能进入食台抢食虾料,达到鱼虾混养池塘分隔饲喂的目的;食台借助顶部浮球来指示食台在池塘中的具体位置,便于食台的均匀布设。
为了避免水体流动引起食台晃动,导致饲料晃动掉落。所述圆网架主体包括上下两个圆环,底网片从下至上包裹底部的圆环,并通过缝合绳缝合固定于上圆环。这样圆网架与底网片组成的整体形成一个碗筒状的容器,装载放置于其中的饲料。
进一步的,所述圆网架的直径为70~90cm。
进一步的,所述底网片的网孔为20或40目。底网片的网孔设置在这个孔径范围内,能较好保证网片孔径畅通,减少因孔径过小藻类繁殖堵住网孔的情况发生。
为了便于更换不同孔径的围网片,所述围网片与主支架、斜支架通过固定绳捆绑固定。固定绳捆绑固定方式拆装方便,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所述浮球与斜支架通过连接绳连接。
为了防止支架老化生锈,提高装置的使用年限,所述主支架、斜支架采用外包塑料的铁丝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根据池塘水深、养殖鱼虾放养总量的多少,增加圆网架的数量,可达到增加投喂面积,提高摄食效率的目的,为鱼虾混养模式的池塘提供了鱼类和虾隔离饲喂的方法;
2、围网片的网孔大小随鱼虾个体的大小变化,养殖虾类可以自由进入围网摄食饲料,而混养鱼类不能进入食台抢食虾料,达到鱼虾混养池塘分隔饲喂的目的。
3、在天气突变、闷热或暴雨持续时间较久的虾病发生时节,可以只在食台内投喂虾料,鱼因为围网片的阻隔,不能进入食台,而没有饲料吃,可以清除池塘中病残死虾、残饵、粪便和有机絮凝团等,达到预防虾病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鱼虾混养的食台示意图。
图号标识:1、斜支架,2、主支架,3、圆网架,4、底网片,5、围网片,6、浮球,7、连接绳,8、固定绳,9、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鱼虾混养的食台,包括顶部斜支架1和底部的主支架2,主支架2、斜支架1采用抗氧化性能较好的外包塑料铁丝制成。斜支架1顶部通过连接绳7与具有浮力的浮球6连接,主支架2由四根间距相等的竖直杆围成,其内部焊接固定有三个竖直排列的直径为
80cm的圆网架3,如附图1所示。
每个圆网架3由两个上下相距8cm的圆环组成,孔径为20目的底网片4由下至上包裹圆网架3,并通过缝合绳9缝合固定于上圆环,顶部开口形成筒碗状结构,可用于盛放适用于对虾食用的饲料;圆网架3与底网片4布设形成的侧壁也带有网孔的筒碗状结构,该结构能较好的避免水体流动引起的饲料洒落,如附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89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