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粉料均匀布料的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6800.8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5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崔文篆;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04 | 分类号: | B65G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均匀 布料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料输送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粉料均匀布料的连接管。
背景技术
由于集约式的生产方式越来越成为发展趋势,在物料存储或向外输送过程中,都是基于自动或半自动化的输送设备。
输送设置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输送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影响后续的作业的效果或输送的效率。针对物料输送不均匀的问题,对物料输送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如公开号为CN2021064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颗粒料粉料自动加料装置。参见图1所示,该装置由吊料桶、储料槽、一组导料管和支架组成,吊料桶放置在支架上,储料槽安装在支架上,吊料桶的出料口与储料槽的进料口相通,吊料桶的出料口处设有出料阀,储料槽上设有插板阀,一组导料管的进料口分别与储料槽的出料口相通;还有一组分导料管,一组分导料管的进口分别与一组导料管的出料口相通。
该装置通过设置导料管,以使物料均匀下料。但是,导料管容易堵塞,并且,导料管与导料管之间的区域依然存在物料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粉料均匀布料的连接管,以解决输送过程中粉料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粉料均匀布料的连接管,包括:连接于补偿器下端的管体,所述管体内的上部设置有聚料漏斗,所述管体内的下部设置有均料装置,所述均料装置包括位于管体中心位置的堆料管,且所述聚料漏斗与所述均料装置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堆料管为上部具有凹面的柱体结构,所述凹面与所述堆料管的管壁之间为实体或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聚料漏斗斜面的延长线经过所述凹面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均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管体内侧面紧密贴合的外壁,所述堆料管位于所述外壁的内侧所述堆料管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壁的内侧面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竖向的分隔板,且所述分隔板分别焊接于所述堆料管和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堆料管的外径与所述外壁的外径之比为1:3至1:3.5。
进一步地,所述堆料管的外侧面与所述管体的内侧面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竖向的分隔板,且所述分隔板焊接于所述堆料管和管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堆料管的外径与所述管体的外径之比为1:3.1至1:3.6。
进一步地,所述聚料漏斗与所述均料装置之间设置定距环,所述定距环贴紧所述管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粉料均匀布料的连接管,其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堆料管设置于管体的中心位置,便于聚料漏斗中的物料由堆料管四周向下滑落,从而起到均匀分散物料的目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2)在堆料管的外侧设置多个分隔板,进一步加强物料均匀分散的目的;
(3)堆料管与外壁或管体的直径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更利于物料的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颗粒料粉料自动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粉料均匀布料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粉料均匀布料的连接管的均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粉料均匀布料的连接管,包括管体1、聚料漏斗2和均料装置4。管体1螺接于补偿器的下端,管体1内侧的上部设置有聚料漏斗2,管体1内侧的下部设置有均料装置4,并且,聚料漏斗2与均料装置4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均料装置4用于使物料均匀的向下输送。
参见图3所示,均料装置4包括堆料管42,堆料管42位于管体1的中心位置。聚料漏斗2的下端口与均料装置4的堆料管42的上端正相对,且聚料漏斗2与堆料管42间隔一定距离。当物料向下输送时,物料由聚料漏斗2落入到堆料管42上,并由堆料管42的四周向下滑落,以起到均匀分散物料的目的,结构设置简单。
在管体1的下侧设置料仓或其他装置,当物料由补偿器向下输送,输送至管体1时,物料经由管体1内的聚料漏斗2继续向下输送至均料装置4,并由均料装置4输送至下一料仓或其他处理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6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吸盘夹具
- 下一篇:一种顺槽转载入口预破碎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