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慢丝高精度线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2992.5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4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台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112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切割装置,特别是一种慢丝高精度线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走丝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结构设计上走丝机构有二种方式:一是步进驱动快走丝,二是慢走丝机床。其中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发展极为迅速,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切割速度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大突破,对切割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丝机构的恒速恒张力控制是衡量慢走丝线切割机床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而现有的控制机构对切割机床控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还不够,无法满足高水平电火花切割加工技术的要求,加工过程中断线故障率高,影响生产效率;上述两种方式中的步进驱动快走丝机床设备虽然价格低、运行成本低,但加工不稳定,加工尺寸的精度差;而慢走丝机床虽然价格高,加工稳定、尺寸精度高,但运行成本高;常规线切割机所使用的钼丝为循环反复使用,钼丝经过多次使用后,其钼丝损耗直接导致切割精度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慢丝高精度线切割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慢丝高精度线切割装置,包括线切割基座以及连接于基座上的供丝轮、若干导丝轮、导丝柱、恒张力控制轮、恒张力控制电机、压紧轮,供丝轮的上侧设有导丝柱,导丝柱的上侧设有第一导丝轮,第一导丝轮的右侧设有第二导丝轮,第二导丝轮的下方设有第三导丝轮,所述恒张力控制轮设置于第一导丝轮、第二导丝轮以及第三导丝轮相互之间,恒张力控制轮的下侧径向外缘设置有压紧轮,铜丝自供丝轮引出绕经导丝柱、第一导丝轮、第二导丝轮、第三导丝轮,然后顺时针绕经压紧轮后、逆时针绕经恒张力控制轮并从恒张力控制轮左侧向下牵引导出,所述恒张力控制电机驱动连接于恒张力控制轮。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恒张力控制轮的径向外缘还设有其他若干压紧轮。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恒张力控制轮包括轮毂和固定于轮毂径向外周的第一塑套,所述压紧轮包括中心轴承以及固定于于轴承外圈外的第二塑套,第二塑套的径向与第一塑套的径向相抵。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压紧轮通过压紧机构压抵于第一塑套的径向外部,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臂、弹簧、固定座,固定座与基座连接,压臂的中部与基座铰接,压臂一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压紧轮中心轴承的内圈与连接柱连接,压臂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与基座连接的固定座,且压臂与固定座之间连接有弹簧。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轮毂的轴向外缘设有手柄。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导丝柱、第一导丝轮、第二导丝轮、第三导丝轮均为V型塑料导轮。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铜丝自供丝轮引出绕经导丝柱、第一导丝轮、第二导丝轮、第三导丝轮,然后顺时针绕经压紧轮后、逆时针绕经恒张力控制轮并从恒张力控制轮左侧向下牵引导出,所述恒张力控制电机驱动连接于恒张力控制轮;根据铜丝牵引端检测的实时数据实时调整控制恒张力控制电机作用于恒张力控制轮,从而精确控制铜丝的实时张力,解决了丝抖动产生的切割纹路和避免跳丝现象发生,保证工件的切割光洁度;设置了第一导丝轮、第二导丝轮、第三导丝轮以及压紧轮,从而铜丝不是整一周缠绕于恒张力控制轮,二是半周或大半周缠绕,从而避免同一根铜丝经绕恒张力控制轮后交叉,即避免实际运行时由于铜丝的交叉磨损或导致铜丝断线,减少加工过程中断线故障率,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本申请所述的铜丝为一次使用,即铜丝在切割外工件后,不重复使用,避免重复使用导致进度无法保证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慢丝高精度线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恒张力控制轮与压紧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台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台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2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