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助听器接收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2815.7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8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声助听器(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吕元辉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听器 接收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接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听器接收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有听力障碍人群开始选择佩戴助听器,以便保护残余听力,聆听这个美妙世界的声音。
目前,各个助听器厂家都推出的助听器产品一般都带有无线音频传输功能,使得助听器的功能在特定的场合发挥了更多的价值应用(比如说与手机的、MP3、电视等有蓝牙或3.5口的连接)。在实现助听器无线音频传输功能时,用户通常需要佩戴一个中继盒,以便终端设备的音频信号通过中继盒转发后再被助听器所接收。由于中继盒是单独供电,需要独立配置单独的充电设备,存在着携带不便、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需要提供一助听器接收装置和系统,用于解决助听器在接收无线音频信号时,需要额外配置中继盒,导致用户携带不方便、影响用户体验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采用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助听器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音频插头,所述音频插头的形状与终端音频接口的形状相适配;本体具有一封闭容腔,所述封闭容腔内设置有磁感应线圈、信号放大电路和磁感应区;所述音频插头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用于放大通过音频插头传入封闭容腔内的音频信号;所述磁感应区位于磁感应线圈所产生的磁场范围内,所述磁感应区内还设置磁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形状为框型,框型所围成的区域面积与终端大小相适配,音频插头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音频插头凸起设置于本体的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形状为矩形,所述音频插头凸起设置于本体的任一边长上。
进一步地,所述磁感应线圈的形状为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磁感应器为磁片。
进一步地,所示磁片的形状为矩形。
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助听器接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助听器和助听器接收装置,所述助听器接收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助听器接收装置,所述助听器包括磁感应开关和数字信号处理器,所述磁感应开关用于在接收到磁感应信号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并调整当前助听器的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感线圈的基础原理,在使用过程中将助听器接收装置的本体的音频插头插入终端设备上,并接收终端设备传输的立体音频信号,音频信号经过放大电路,磁感应器切割磁感线圈在磁感应区产生较强的磁场信号。当助听器靠近磁感应区时,助听器的磁感应开关接收到磁感信号后,将发送控制信号至数字信号处理器,并完成助听器当前工作模式的切换,即从麦克风模式切换至接收音频信号的工作模式,进而接收本体内的音频信号。本实用新型接收装置与终端设备通过音频插头完美配合,接收装置无需额外设置充电装置,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助听器接收装置的本体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助听器接收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助听器接收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助听器接收装置的信号放大电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信号放大电路;
102、磁感应线圈;
103、磁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听器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音频插头,所述音频插头的形状与终端音频接口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终端为具有音频播放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智能移动设备,还可以是个人计算机。通常,终端设备上具有音频接口,当接入外接设备时(如耳机、耳麦等),终端设备的音频将输出至所述外接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声助听器(福州)有限公司,未经丽声助听器(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28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定向引导捕捉装置
- 下一篇:光分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