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电极体系电解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0623.2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4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蔡伟炎;朱鹏;张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8 | 分类号: | G01N27/28;G05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极 体系 电解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电极体系电解槽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三电极体系电解槽。
背景技术
三电极体系是指在传统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增加参比电极,由于传统的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在工作时会产生电位的轻微变化,因此直接测量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的电位差难以确定电机槽内部的实际情况,而参比电极上的电位变化极小,可以作为电位基准,因此可以利用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更加精确的测试电解槽内部的电势变化,在电池行业中广泛的应用三电极测试体系作对电解液进行测试,但传统的三电极体系电解槽由于直接放置于同一容器内,导致相邻过近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的溶液剧烈反应,而偏远区域的电解液短时间内并未参与剧烈的电解运动,从而导致短时间内瞬间电位变化剧烈,不利于数据的采集,而且不同的电解液在电解过程中吸放热情况不同,为了测试电解液在室温环境下的工作情况需要对电解槽进行适当的加热和冷却,从而维持电解过程的平稳进行,但现有的三电极体系测试电解槽结构简单,很难满足以上需求,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三电极体系电解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三电极体系电解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三电极体系电解槽,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辅助电极安装管、工作电极安装管和参比电极安装管,且辅助电极安装管、工作电极安装管和参比电极安装管内各自安装有相匹配的反应电极,所述辅助电极安装管、工作电极安装管和参比电极安装管的下端共同连接在回流室上,且辅助电极安装管、工作电极安装管和参比电极安装管的上端共同安装在配液室上,所述辅助电极安装管、工作电极安装管和参比电极安装管的中部采用对流管相互连接,且反应装置的外部安装有调温箱,所述反应电极的上端均安装有连接杆,且调温箱的上端设置有与连接杆相连的升降装置,所述配液室的上端设置有电解液注入管,且调温箱的上端设置有与电解液注入管相连的电解液供应泵,所述回流室的下端设置有电解液排放管,且电解液排放管的下端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调温箱的上部设置有进液管,且调温箱的下部设置有排液管。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为丝杆型电动推杆,且辅助电极安装管、工作电极安装管和参比电极安装管的上端均设置有与连接杆紧贴的防护管段,且防护管段与辅助电极安装管、工作电极安装管和参比电极安装管均采用螺接安装。
优选的,所述辅助电极安装管、工作电极安装管和参比电极安装管的下端均一体成型有上大下小的锥形管道,且锥形管道与回流室插接安装。
优选的,所述回流室的下端为漏斗形,且回流室容量不超过反应装置总容量的十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解槽将反应装置锥形分割为三个安装管,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控制电解液的反应速度,防止出现瞬间剧烈的反应影响测量精度,而且利用电解液供应泵锥形配合升降装置锥形能够有效的掌控电解反应的开启和关闭,进一步的能够通过控制反应液的流入速度控制反应的速率,通过向调温箱锥形内循环恒温液体对反应装置锥形起到调温的作用,避免反应温度进入危险界限造成反应终止或者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温箱、2反应装置、201辅助电极安装管、202工作电极安装管、203参比电极安装管、3连接杆、4电解液供应泵、5升降装置、6排液管、7控制阀、8电解液排放管、9回流室、10对流管、11锤形管道、12反应电极、13进液管、14配液室、15电解液注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0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