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心负压吸引与供氧的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7727.8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5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殷华;马晋;翟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H33/14;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氧 氧气 自动控制装置 负压吸引 氧气入口 压力检测传感器 氧气出口接头 本实用新型 比例调节阀 输出通路 负压控制机构 结构设计科学 负载连接 氧气出口 依次设置 创新性 体积小 消音器 氧气源 重量轻 负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心负压吸引与供氧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负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氧控制机构,该供氧控制机构包括一氧气输出通路,在氧气输出通路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氧气源连接的氧气入口接头及与负载连接的氧气出口接头,在氧气入口接头与氧气出口接头之间依次设置有氧气入口压力检测传感器、氧气比例调节阀组及氧气出口压力检测传感器,在氧气比例调节阀组上安装有第一消音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控制精确度高、方便使用、能对负压及氧气同时进行控制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中心负压吸引与供氧的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压力与氧气的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中心负压吸引与供氧的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心负压吸引器在手术引流、吸液中使用的较为普遍,例如,在进行伤口的冲洗工作时,置于冲洗袋外部的中心负压吸引器可将压力传导至液袋内,从而使液袋内的液体能够持续的流动以进行伤口的冲洗。中心负压控制的精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负压吸液以及治疗效果的好坏。
经久不愈的伤口是当今国内外外科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外科住院患者中,因难愈性的创面慢性损伤或溃疡伤口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约占1.5%,其中糖尿病溃疡占36%,且比十年前增加了6倍。临床研究表明,如果对开放的伤口进行负压引流愈合治疗并在间隙时间进行催氧处理的话,会促进伤口的愈合。尤其是由于缺氧的生物而导致的久治难愈的伤口,可以利用微量氧气改变创面生物环境进行伤口治疗。
但是,现有的催氧设备较为简单,使用时,需要通过人工调节来对氧气的流量进行控制,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另外,如果是对伤口进行负压引流及催氧两种处理方式时,还需要匹配单独的两个控制装置,对伤口进行交替作用,整个工作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不能实现自动控制。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对负压以及氧气的流量压力同时进行控制的自动控制装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控制精确度高、方便使用、能对负压及氧气同时进行控制的中心负压吸引与供氧的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心负压吸引与供氧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负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氧控制机构,该供氧控制机构包括一氧气输出通路,在氧气输出通路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氧气源连接的氧气入口接头及与负载连接的氧气出口接头,在氧气入口接头与氧气出口接头之间依次设置有氧气入口压力检测传感器、氧气比例调节阀组及氧气出口压力检测传感器,在氧气比例调节阀组上安装有第一消音器。
而且,所述的负压控制机构由负压输出通路及负压排气通路构成,两条通路相互连通,在负压输出通路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与负压源连接的负压入口接头及与负载连接的负压出口接头,在负压入口接头与负压出口接头之间依次设置有负压入口压力检测传感器、负压输出电磁阀组、负压排气通路及负压出口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的负压输出电磁阀组由负压控制阀及负压补气阀构成,负压控制阀及负压补气阀并联连接,在所述的负压排气通路上安装有负压放气阀,在负压放气阀上安装有第二消音器。
而且,所述的氧气比例调节阀组为分离式氧气比例调节阀组,该分离式氧气比例调节阀组由氧气控制阀及氧气放气通路构成,在氧气输出通路上连接有氧气控制阀,在氧气控制阀的后端设置有与氧气输出通路相连通的氧气放气通路,在该氧气放气通路上安装有氧气放气阀,在氧气放气阀上安装有第一消音器。
而且,所述的氧气比例调节阀组为集成式氧气比例调节阀组,该集成式氧气比例调节阀组采用器件为camozzi K8P-0-E522-0的比例调压器,所述的消音器安装在该比例调压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7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