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铜轴电缆生产中的多节加热式挤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6925.2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9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继忠 |
主分类号: | B29C47/02 | 分类号: | B29C47/02;B29C47/78;H01B13/14;B29L3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陈铭浩,冯晓欣 |
地址: | 419200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缆 生产 中的 加热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铜轴电缆生产中的多节加热式挤压机。
背景技术
铜轴电缆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挤压机实现铜轴电缆外表面的保护层的包裹,现有的挤压机结构主要为在挤压腔的一端设置进料斗另一端设置挤压模具,保护层原料从进料斗进入挤压腔中,通过螺旋推进器挤入挤压模具中,在挤压模具的成型作用下,实现铜轴电缆的外表面包裹;保护层原料在通过挤压腔时需要进行加热,防止保护层材料凝固;因此需在挤压腔外表面进行简单的电加热;现有的挤压机上的挤压腔外表面仅仅进行简单的单一性电加热,不能实现多级变温加热,导致铜轴电缆外表面的保护层材料质量变差,在绝缘性、耐磨损性、表面光滑度上都有所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用于铜轴电缆生产中的多节加热式挤压机,它能实现挤压腔的多级变温加热,提高铜轴电缆的生产质量,调节灵活,装卸维修方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铜轴电缆生产中的多节加热式挤压机,它包括位于挤压腔(2)一端的进料斗(1)和另一端的挤压模具(5);所述挤压腔(2)内设置有螺旋推进器(3);所述进料斗(1)内设置有搅拌器(6);所述挤压腔(2)外表面包裹有相互套接的可装卸电加热环(4);所述可装卸电加热环(4)由上半环(8)与下半环(9)相互铰接构成;所述可装卸电加热环(4)内壁上设置有保温隔热层(10);所述保温隔热层(10)表面设置有电加热板(11);所述电加热板(11)表面设置有高导热碳纤维层(12);所述上半环(8)外表面设置有温度调节开关(7)。
进一步的,所述可装卸电加热环(4)一端设置有套接环(17),另一端设置有套接腔(19);相邻两个可装卸电加热环(4)的套接腔(19)与套接环(17)套接相连;所述套接腔(19)内设置有用于隔离相邻两个可装卸电加热环(4)热量的半圆隔热板(18)。
进一步的,所述套接腔(19)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电加热板(11)连接的导电触点一(20);所述套接环(17)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电加热板(11)连接的导电触点二(21);相邻两个可装卸电加热环(4)上的导电触点一(20)与导电触点二(21)相互配合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套接环(17)上设置有螺纹孔(16);所述套接腔(19)上设置有与螺纹孔(16)配合的固定孔(15)。
进一步的,上半环(8)与下半环(9)之间均设置有可相互配合接触的上下导电触点(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挤压腔的表面设置多个相互套接的可装卸电加热环,实现多级可变温加热控制,每一个可装卸电加热环都可独立进行调温加热,使得整个挤压腔从进料端到模具端形成温度逐渐升高的挤压腔,保证从挤压模具中出来的保护层材料的耐磨损性和表面光滑度,提高铜轴电缆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在电加热板与挤压腔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高导热碳纤维层,可提高热量与挤压腔的传导效率,提高热能利用率。
相邻两个可装卸电加热环之间通过半圆隔热板隔离开,有效提高多级变温加热效果,提高铜轴电缆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可装卸电加热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可装卸电加热环内部的导电触点一和导电触点二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半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下半环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斗;2、挤压腔;3、螺旋推进器;4、可装卸电加热环;5、挤压模具;6、搅拌器;7、温度调节开关;8、上半环;9、下半环;10、保温隔热层;11、电加热板;12、高导热碳纤维层;13、上下导电触点;15、固定孔;16、螺纹孔;17、套接环;18、半圆隔热板;19、套接腔;20、导电触点一;21、导电触点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继忠,未经吴继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69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成型机的自动供脂装置
- 下一篇:一种PETG塑料双层拉胶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