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材模具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6327.5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7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1/04;B01F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018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模具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理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材模具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板材模具清理装置是一种用于对板材进行冲孔、贴膜等加工的模具清洗的辅助装置,其在相关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板材模具清理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板、四组支腿、四组滚轮、连通管和喷头,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支撑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腿的下方,主体安装在支撑板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顶端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管的输入端伸入至主体的工作腔内,喷头安装在连通管的输出端;这种板材模具清理装置使用中发现,其工作腔内部无法进行观察,从而导致其使用非常不方便;并且其在移动中遇到滚轮碰撞硬物而出现颠簸时会导致整体结构的损坏,使用可靠性较差;同时其只能通过喷头喷水清理,清理效果非常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方便,提高使用可靠性和清理效果的板材模具清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板材模具清理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板、四组支腿、四组滚轮、连通管和喷头,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腿的下方,主体安装在支撑板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顶端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管的输入端伸入至主体的工作腔内,喷头安装在连通管的输出端;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观察孔与工作腔相通;还包括四组左侧板、四组右侧板、四组下侧板、四组限位板和四组连接弹簧,所述四组左侧板和四组右侧板顶端均与支撑板底端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底端分别与下侧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下侧板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支腿的顶端穿过通孔并与限位板连接,连接弹簧底端与限位板连接,四组连接弹簧顶端分别与支撑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还包括左支腿、右支腿、放置板、上支腿、旋轴、第一电机、第一带动轴和第一刷毛,所述左支腿和右支腿底端均与放置板顶端连接,上支腿底端与放置板顶端连接,第一电机安装在上支腿顶端,第一带动轴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第一刷毛安装在第一带动轴上,所述放置板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旋轴的底端插入至滚珠轴承内,喷头安装在旋轴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板材模具清理装置,还包括把手、转轴、第二带动轴、第二刷毛、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所述把手和右密封圈均位于主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带动轴、第二刷毛和左密封圈均位于工作腔内,并且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分别安装在透明挡板的左侧和右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右端与把手连接,转轴的左端依次穿过右密封圈、透明挡板和左密封圈并伸入至工作腔内与第二带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刷毛安装在所述第二带动轴上,并且所述第二刷毛贴紧所述透明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板材模具清理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主体的上方,第二电机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并在传动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工作腔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四组连接弹簧在滚轮碰撞硬物时达到缓冲效果,并且通过左侧板、右侧板、下侧板和限位板的设计可有效防止连接弹簧的折断,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通过观察孔对工作腔内部进行观察,使用更为方便;而且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刷毛可对板材模具进行辅助清理,更为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金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6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