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台状管桩开口桩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5040.0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明欣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6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台 状管桩 开口 桩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桩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圆台状管桩开口桩头。
背景技术
管桩是一种预制的工程桩,主要用于桩基工程来提高地基与基础的承载力,现在常用的主要是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当地质条件不好,地基承载力较小时,就得采用桩基,将一根一根的桩打入地下,将上面建筑物的重量通过桩基传导下层承载力高的土层上。管桩的中心设置成连通的通孔状,随着管桩不断被打入地下,通过土层再进入砂层和鹅卵石层。由于砂层和鹅暖石层对于管桩所产生的摩擦力和阻力远比土层对于管桩所产生的摩擦力和阻力大,当管桩进入砂层和鹅卵石层的时候,随着管桩越打越深,砂层和鹅卵石层对管桩内壁以及外壁的摩擦力和阻力越来越大。所以当管桩进入砂层和鹅卵石层之后,打桩难度大大提升,而且管桩打入的深度难以达到预期深度,降低了桩基所产生的效果。因此,设计一款能够有效降低管桩打入砂层和鹅卵石的难度,且可有效提高管桩的打入深度的连接于管桩头部的圆台状管桩开口桩头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圆台状管桩开口桩头,该圆台状管桩开口桩头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台状管桩开口桩头,包含开口桩头本体,所述开口桩头本体为圆台状,所述开口桩头本体的中心设置成通孔状,所述开口桩头本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封口板,所述封口板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焊点点焊连接到所述开口桩头本体的顶部开口处。
所述开口桩头本体的顶部开口处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定位圈,所述封口板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焊点点焊连接到所述定位圈上。
所述封口板通过8-10个均匀设置的焊点点焊连接到所述开口桩头本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焊点的长度至少为1.2cm。
所述开口桩头本体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与水泥桩连接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为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开口桩头本体为圆台状,所述开口桩头本体的中心设置成通孔状,开口桩头本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封口板,所述封口板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焊点点焊连接到所述开口桩头本体的顶部开口处。通过圆台状的开口桩头本体可有效提高管桩打入的速度,管桩打入土层时,受力较小,封口板与开口桩头本体顶部开口处之间的连接不会产生破坏,当管桩进入砂层和鹅卵石层之后,随着受力的增加,封口板与开口处的连接开始产生破坏,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受力逐步加大,封口板与开口桩头本体顶部开口处的焊点逐点断开,到最后封口板离开开口桩头本体的顶部开口处,被沙土挤入管桩的通孔内。通过封口板的设置,以及封口板与开口桩头本体顶部开口处的连接方式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管桩打入砂层和鹅卵石的难度,降低管桩打入砂层和鹅卵石层密度大于20级以上的重锤击数,同时有效提高管桩的打入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2,一种圆台状管桩开口桩头,包含开口桩头本体1,所述开口桩头本体1为圆台状,所述开口桩头本体1的中心设置成通孔状,所述开口桩头本体1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封口板2(本实施例采用Q235钢板),所述开口桩头本体1的顶部开口处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定位圈3,所述封口板2通过8个均匀设置的焊点4点焊连接到所述定位圈3上。所述焊点4的长度为1.5cm。所述开口桩头本体1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与水泥桩连接的连接段11,所述连接段11为圆形。
打桩之前,将本实用新型装置于管桩的头部,随着管桩打入土层时,受力较小,管桩易打,封口板2与定位圈3之间的连接不会产生破坏,当管桩进入砂层之后,随着受力的增加,当封口板2的受力达到200-400T时,封口板2与定位圈3的连接开始产生破坏,随着进入砂层深度的增加,受力逐步加大,封口板2与定位圈3的焊点4逐点断开,到最后封口板2离开定位圈3的开口处,被沙土挤入管桩的通孔内,在封口板2进入管桩通孔以后,沙土才随着管桩进入的深度增加,逐步进入管桩的通孔内,有效降低管桩内侧壁所受的摩擦力和阻力,能够有效降低管桩打入砂层和鹅卵石的难度,同时有效提高管桩的打入深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明欣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明欣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50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的灌注桩冲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圆锥状管桩侧开口尖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