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1840.5 | 申请日: | 201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1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潘胜利;李强;孙宇;孙厚野;房志飞;薛迪;李玉强;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胜利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进式类扑翼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扑翼微型飞行器是模仿鸟类或昆虫的新概念飞行器,相比旋翼和固定翼微型飞行器在微型化、飞行灵活性、视觉隐蔽性等方面有天然优势。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微型飞行器的概念之后,美国、德国、荷兰、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项研究机构,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开展微型飞行器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并且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在现有的扑翼的飞行器中,其飞行驱动机构的设计大多是单自由度上下扑动,灵活度相对较低,且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飞行效率低,耗能较大等问题。在真实的鸟类飞行过程中,翅膀的扑动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复杂的上下扑动和扭转运动,扑翼飞行器很难进行完全模拟。而且在飞行驱动机构的单自由度上下扑动通常使用连杆机构或齿轮连杆机构实现,这种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成飞行器的扑翼的扑动运动,但是由于扑翼飞行的的驱动机构需要较多的转换机构,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损失,这就导致扑翼飞行器的扑翼扑动产生的上升力有限,这样扑翼飞行的飞行速度和飞行器体积就会受到飞行驱动机构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进式类扑翼飞行器,以解决现有扑翼飞行器的飞行驱动机构较为复杂,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损失,扑翼飞行器的扑翼扑动产生的上升力有限,飞行速度和飞行器体积就会受到飞行驱动机构的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第一驱动系统和第二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机体的前部和后部,且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一驱动系统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螺旋扑翼和第二螺旋扑翼,所述的第二驱动系统上分别安装有第三螺旋扑翼和第四螺旋扑翼,第一换向装置和第二换向装置分别固连在第一驱动系统和第二驱动系统上,第四螺旋扑翼与第一螺旋扑翼的结构相同,第一换向装置和第二换向装置的结构相同,第二螺旋扑翼与第三螺旋扑翼的结构相同,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螺旋扑翼1的结构是:桨叶一、桨叶二、桨叶三分别固连在第一变桨舵机、第二变桨舵机和第三变桨舵机的输出轴上,并可随输出轴轴线扭转;第一变桨舵机、第二变桨舵机和第三变桨舵机沿圆周方向两两间隔度固定在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上;第一变桨舵机、第二变桨舵机和第三变桨舵机的供电线和信号线分别封装在第一电刷内,并与相应触头连接,第一电刷固定在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上,第一电刷的触头均与在第一滑环的滑槽表面紧密接触,第一滑环固连在第一换向壳体上,且同轴设置,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固连在第一锥齿轮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的结构是:第一换向壳体内部突出的柱状结构插入第一定轴的并被固定,第一锥齿轮内部为阶梯孔结构,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二级阶梯孔和第一定轴固连,且两者共轴线;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的空心轴部分插入第一锥齿轮的第一级阶梯孔内,第一螺旋扑翼固定部和第一锥齿轮通过该第一级阶梯孔固连;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后端插入第一换向壳体的通孔内;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三锥齿轮内部为阶梯孔结构;第一动轴和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一级阶梯孔固连,且共轴线,第一定轴和第三锥齿轮的第二级阶梯轴共轴线;第三锥齿轮实现了对第一动轴轴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螺旋扑翼的结构是:桨叶四、桨叶五、桨叶六分别固定在第四变桨舵机、第五变桨舵机、第六变桨舵机的输出轴上;第四变桨舵机、第五变桨舵机、第六变桨舵机沿圆周方向相隔度固定在第一动轴多边形凸台结构上;第四变桨舵机、第五变桨舵机、第六变桨舵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别封装在第二电刷内;第二电刷的触头均与在第二滑环的滑槽表面紧密接触;第二电刷的一端面固连在第一动轴上,且同轴设置;第二滑环固连在第一换向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驱动系统的结构是: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机体外壳的内部凹槽结构上,第一驱动电机内置编码器,齿轮一固连在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齿轮二固连在第一动轴上,并与齿轮一啮合,第一动轴为细长的空心轴并套在第一定轴上,第一动轴在机体外壳外部具有多边形凸台结构;第一定轴通过机体外壳的通孔结构与机体外壳固连,为第一动轴和第一换向装置提供支撑;第一定轴为空心轴,设有通孔;第一定轴的侧面和第一换向壳体内部均开有小孔,可连通第一定轴内孔与第一换向壳体的外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胜利,未经潘胜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1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内核态和用户态通讯的共享内存结构及其应用
- 下一篇:新型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