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缠绕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8864.5 | 申请日: | 2017-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8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码维东方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缠绕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缠绕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的线路较长,从手机等音频输出设备到人耳需要很长距离,因此在平时使用的过程中,线路将很容易互相缠绕,不易分开,收纳也很不方便。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防缠绕的装置,但是这些防缠绕的装置结构复杂,在耳机线上安装不便,不易使用。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使用磁性装置防缠绕的耳机,但是存在大量使用磁性装置的问题,造成生产成本较高,而且产品体积较大,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耳机线相互缠绕,使得耳机收放取用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缠绕耳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缠绕耳机,包括:耳塞,所述耳塞包括第一耳塞和第二耳塞;插头;耳机线,所述耳机线包括与所述第一耳塞连接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耳塞连接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第三部分,其特征在于:仅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的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磁性装置,三个所述磁性装置能相互磁力连接,使三个分开的所述端部连接起来,且仅有这三个磁性装置相连接,进而使所述耳机线整体形成闭合的圈,从而使所述耳机线不会自行缠绕。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与所述第一耳塞、所述第二耳塞以及所述插头相距小于0.3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紧挨着所述第一耳塞、所述第二耳塞以及所述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内置嵌入所述耳机线中。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外部包围所述耳机线。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能从所述耳机线上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耳塞、所述第二耳塞以及所述插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内置于所述第一耳塞、所述第二耳塞以及所述插头中。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外部包围所述第一耳塞、所述第二耳塞以及所述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装置能从所述第一耳塞、所述第二耳塞以及所述插头上拆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在耳机使用完毕,需要收纳时,将三个端部处的三个磁性装置放置在一起,由于磁力作用,三个磁性装置吸附在一起,使耳机线形成闭合的圈。由于磁性装置与耳塞和插头距离很近,一般为小于0.5厘米,优选地紧挨着耳塞和插头(即,磁性装置与耳塞和插头距离为零),从而在磁性装置吸附在一起时,三个端部处连接的部件(即第一耳塞、第二耳塞以及插头)不会松散,这样使形成闭合圈的耳机线不会缠绕在耳塞和磁性装置之间的耳机线上,也不会缠绕在插头与磁性装置之间的耳机线上。由于形成了闭合的圈,耳机线不会自行缠绕,并且由于没有松散的端头,即使用手将耳机线随意的揉卷,也不会造成缠绕。在使用耳机时,只需将相互吸引的三个磁性装置分开,就能容易地将耳机线理顺,以便于快速使用。
并且,磁性装置的数量仅为三个,而不是更多个,三个磁性装置连接形成闭合的圈,而不是以折叠的方式收纳耳机线。这样使耳机线的磁性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重量更轻,更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不需要使用其他绕线装置,耳机线不会相互缠绕,收放方便,使用快捷,节约时间。此外,装置简单有效、成本低廉、节约社会资源。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通过一些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耳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缠绕耳机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防缠绕耳机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防缠绕耳机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防缠绕耳机的示意图;
其中,1.1-第一耳塞、1.2-第二耳塞、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3-插头、4-磁性装置、4.1-第一磁性装置、4.2-第二磁性装置、4.3-第三磁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码维东方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码维东方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88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棉衣(5)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配电线路检修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