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P螺杆改性接枝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6400.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2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公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共巨锂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5/02 | 分类号: | C08F255/02;C08F2/01;B01J19/18;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2 | 代理人: | 王月霞 |
地址: | 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p 螺杆 改性 接枝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P螺杆改性接枝设备。
背景技术
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的极耳生产与制造中,接枝是常用的方法,接枝是指大分子链上通过化学键结合适当的支链或功能性侧基的反应,所形成的产物称作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决定于主链和支链的组成,结构,长度以及支链数。长支链的接枝物类似共混物,支链短而多,大接枝物则类似无规共聚物。通过共聚,可将两种性质不同的聚合物接枝在一起,形成性能特殊的接枝物。因此,聚合物的接枝改性,已成为扩大聚合物应用领域,改善高分子材料性能的一种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的接枝设备存在混合过程中混合不均匀,造料机维护困难,材料融熔不充分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P螺杆改性接枝设备,能够有效的解决混合过程中混合不均匀,造料机维护困难,材料融熔不充分等问题,并且提高铝箔与接枝PP的粘接强度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PP螺杆改性接枝设备,包括,物料混合装置、双螺杆接枝造料机、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导流管;所述的双螺杆接枝造料机包括位于其外部的导流进口以及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螺杆、第二螺杆,所述的导流管一端与物料混合装置的侧面相连,另一端与导流进口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均位于中空结构的物料混合装置外侧上部并与物料混合装置相连,所述的双螺杆接枝造料机一端均匀分布有共聚改性粒子出口,并且各个共聚改性粒子出口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及导流管均为“L”型结构。
进一步的,物料混合装置内部装有粒子搅拌器。
进一步的,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均采用剖分式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与双螺杆接枝造料机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轴承。
进一步的,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均与双螺杆接枝造料机底部平行。
进一步的,导流管与物料混合装置和导流进口的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垫圈。
进一步的,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的扭矩和转速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一般的接枝设备而言,采用双螺杆设计,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双螺杆均采用剖分式设计,能够大大缩短维修清洗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为物料混合装置、2为双螺杆接枝造料机、3为第一进料管、4为第二进料管、5为导流管、6为导流进口、7为第一螺杆、8为第二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PP螺杆改性接枝设备,如图所示,包括物料混合装置1、双螺杆接枝造料机2、第一进料管3、第二进料管4、导流管5;所述的双螺杆接枝造料机2包括位于其外部的导流进口6以及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螺杆7、第二螺杆8,所述的导流管5一端与物料混合装置1的侧面相连,另一端与导流进口6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料管3和第二进料管4均位于中空结构的物料混合装置1外侧上部并与物料混合装置1相连,所述的双螺杆接枝造料机2一端均匀分布有共聚改性粒子出口9,并且各个共聚改性粒子出口9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第一螺杆7与第二螺杆8均采用剖分式结构,并与双螺杆接枝造料机2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轴承,而且均与双螺杆接枝造料机2底部平行,所述的第一螺杆7与第二螺杆8的扭矩和转速也均相同。
第一进料管3、第二进料管4及导流管5均为“L”型结构的第一进料管3、第二进料管4,物料混合装置1内部装有粒子搅拌器,进行搅拌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双螺杆设计,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双螺杆均采用剖分式设计,能够大大缩短维修清洗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第一进料管3输入改性接枝材料,第二进料管4输入PP粒子,均进入物料混合装置1内进行混合,位于物料混合装置1内的粒子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后的混合物通过导流管5与导流进口6进入双螺杆接枝造料机2内部进行接枝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共巨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共巨锂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6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丁吡胶乳生产系统
- 下一篇:酚醛树脂反应自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