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4586.6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0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田介花;潘少峰;张勇成;蒋虎林;徐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H02S2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刘畅,夏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太阳能 电池板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的常规架设结构中,相邻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存在安装空隙,太阳光穿过该空隙并不能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面上,如此造成了能量浪费。
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正反面均可以接受太阳光进行发电,这使利用板与板安装空隙中的太阳光成为了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结构,所述支撑梁平行设置于相邻两块双面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在支撑梁顶部安装夹块以固定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相向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斜面为反光面。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斜面呈平面。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案,所述斜面呈曲面。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斜面的纵切面呈凸形。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斜面的纵切面呈凹形。
更具体的,根据工程需要:斜面底部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宽度为2a;则斜面底部反光面切线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文中所指横向、垂直是以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为x轴基准描述的。
更具体的,根据工程需要:斜面顶部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d,斜面顶部至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横向距离为b;则斜面顶部反光面切线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
作为一种斜面整体角度的确定方法,第一步,根据工程需要:斜面底部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宽度为2a;则斜面底部反光面切线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
第二步,根据工程需要:斜面顶部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d,斜面顶部至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横向距离为b;则斜面顶部反光面切线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
第三步,斜面的顶部至底部平滑过渡。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先后顺序。
作为反光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反光面是在斜面上增设的反光镜或涂覆的反光材料。
作为反光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反光面为支撑梁本体磨光而成,本体材质优选为铝合金材质或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梁反光面结构将相邻电池板之间的太阳光进行反射,从而双面电池板的背面可以接收反射光进行发电,提高了太阳光的转化效率。在优选的方案中,设计了反光面的弧度,从而确保了反射光能够最大程度的反射在双面电池板的背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梁的斜面为平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梁的斜面为凸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梁的斜面为凹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弧度计算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的斜面拐点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结合图1,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结构,所述支撑梁2平行设置于相邻两块双面太阳能电池板1之间,在支撑梁2顶部安装夹块以固定双面太阳能电池板1,支撑梁1相向于双面太阳能电池板1的斜面3为反光面。
实施例2:结合图2,如实施例1所述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结构,所述斜面3呈平面。
实施例3:如实施例1所述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结构,所述斜面3呈曲面。
实施例4:结合图3,如实施例3所述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结构,所述斜面3的纵切面呈凸形。
实施例5:结合图4,如实施例3所述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梁结构,所述斜面3的纵切面呈凹形。
结合图2-图3,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梁2呈横向管状,即支撑梁2的纵切面为中空,以上是出于节约材料且减少重量的考虑而设计。所述纵切面呈轴对称图形,包括斜面3、上底4和下底5:上底4短于下底5;上底4向下折弯形成倒蘑菇状凸起6,下底5向上折弯形成正蘑菇状凸起7;倒蘑菇状凸起6与正蘑菇状凸起7通过纵壁8相接加固,两个斜面3通过横壁9相接加固;纵壁8与横壁9相交呈十字形。以上是出于稳定性的考虑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64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