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主机箱固定安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3225.1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1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秀浩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 机主 机箱 固定 安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配件,具体是一种计算机主机箱固定安放装置。
背景技术
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和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一般包括显示屏、鼠标、键盘、CPU、电源、内存条、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零件,目前电脑机箱内部元件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功率越来越大,从而导致这些发热电子元件的发热量及热密度越来越大,若不及时有效地将这些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去,将极大地影响这些发热电子元件的工作性能,同时还会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电脑机箱中的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电能主机箱,由于通风不畅,在电脑长时间后会导致电脑机箱内温度过高,从而影响机箱内电子元件的正常影响,不能实现散热效果的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而且现有的主机箱大多直接裸露在外,防护性能很差,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机箱固定安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主机箱固定安放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下侧设有支撑横板,支撑横板与外壳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相连接,支撑横板下方的外壳的左右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支撑横板上方左右两侧设有挡板,挡板通过两个第二缓冲弹簧与相靠近的外壳内侧壁相连接,所述挡板的中心安装有第一散热扇,第一散热扇正对的外壳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口,所述外壳内部上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开设有通孔,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和第二固定块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扇和第三散热扇,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块的通孔和第二固定块的通孔并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和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和第一固定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和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下端左右两侧安装有支腿板,两支腿板之间设有底板,底板的上端通过升降机构与外壳下端连接,底板的下端安装有滚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套,螺套设有两个,两个螺套对称安装在底板上,螺套的上端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杆,螺杆的上端均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外壳下端,两螺杆上均安装有从动锥齿轮,两从到锥齿轮相对的一侧均啮合有主动锥齿轮,两个主动锥齿轮之间通过连接轴相连接,连接轴的中心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上端啮合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安装在电机上,所述外壳的下端还固定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下端安装有轴承,连接轴穿过轴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隔尘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通气口内安装有第二隔尘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的长度大于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长度总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安装在外壳的下端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柱设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安装有滑块,两支腿板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滑槽,滑块滑动设于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可以很好地对主机箱进行保护,而且还能保证主机箱的散热,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缓冲功能,也方便对其进行移动和定位,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计算机主机箱固定安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计算机主机箱固定安放装置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秀浩,未经杨秀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3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