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2976.1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5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张晓林;范雅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9/18;F28F1/1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行业的气体余热回收领域,具体为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适用于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一直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主题。现代工业生产中,大量的燃烧余热以气体的形式排入大气。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虽然各种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应运而生。然而普遍存在一些不足:(1)回收气体余热温度范围有限。(2)回收效率低。(3)设备使用寿命短。因此,需要一种高效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可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弥补回收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回收气体余热温度范围有限,回收效率低,设备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下侧分别安装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固定安装换热管组,所述上管板外侧并列安装若干进口联箱,所述下管板外侧并列安装若干出口联箱,所述换热管组中的换热管两端伸出上管板和下管板分别连接进口联箱和出口联箱。
具体操作时,装置框架由型钢拼焊而成,其余部件都固定安装在装置框架里面,首先装置框架上下侧分别安装上下管板,在上下管板之间固定安装换热管组,在上管板外侧安装若干进口联箱,在下管板外侧安装若干出口联箱,即设置在装置框架外侧上部与下部;然后换热管组中的换热管两端分别伸出上下管板连接到进口联箱和出口联箱,两种联箱上的管孔数与管板上的管孔数均由换热管组数量决定,且平均布置,联箱两端用封头封堵,可带压运行。当设备使用时,介质从进口联箱里均匀分配,进入换热管组,热气从左向右流入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后,均匀接触换热管组,将热量通过热传递传给管组内介质,再从出口联箱里流出,从而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
优选的,为了实现余热回收装置的安全运行,以及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泄漏点及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管板与矩形装置框架的连接均采用连续满焊或者全焊透的形式。
优选的,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弥补传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部分会产生巨大的温差应力腐蚀的缺点,同时消除换热管伸缩与管孔产生摩擦损伤换热管的不足,在换热管组与管板的连接部分采用套管结构,即换热管组与上下管板连接的部分外侧套装套管,套管长度大于管板厚度,内径大于换热管外径,外径小于管板上管孔内径;上管板处的套管与上管板不连接,其顶部边缘与换热管焊接连接固定;下管板处的套管底部外侧与下管板焊接连接,其底部边缘与换热管焊接连接固定。这样可以使管组在管板管孔内自由伸缩,从而释放此处温差应力。
在前面的基础上,优选运用翅片管制作换热管组,同时把换热管组制作为多回程结构,例如,运用三根换热管,两端采用弯头连接,形成三回程结构。这样可以通过改变管组的回程数得到联箱出口介质不同的温度,可以根据需要使介质产生相变,也可以使热传递更加充分,传热效率更加提高。
为了使传热更加充分,保证设备运行时的密封性,优选在装置框架外包密封箱,密封箱内填充保温材质,大幅减少热量散失。
最后,根据介质是否产生相变来决定此气体余热回收装置是水平放置还是竖直放置,如介质发生相变,则换热管组为横置,如果介质不发生相变,则横置竖置都可以。联箱进出口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介质特性进行调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具有安装方便、回收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有益效果良多,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大型炉体产生的高温烟气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联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上下管板的管孔排布图。
图4表示换热管组中换热管构成三回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表示上管板与装置框架的焊接图。
图5b表示下管板与装置框架的焊接图。
图6a表示图1中换热管组中换热管上端与上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b表示图1中换热管组中换热管下端与下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装置框架,2-换热管组,3-进口联箱,4-下管板,5-密封箱,6-保温材质,7-上套管,8-出口联箱,9-上管板,10-下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2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模块式教学机器人
- 下一篇:带有前端管箱的填料函套管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