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浑浊藻液除砂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2608.7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5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诺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28 | 分类号: | B04C5/28;B04C5/12;B04C5/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2219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浑浊 除砂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藻除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浑浊藻液除砂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螺旋藻的营养价值已为人们熟知,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其能够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还能够降低人体血脂。由于螺旋藻生长于水中,所以在收集使难以避免将水塘中的泥沙裹挟在螺旋藻液中,形成浑浊藻液。由于螺旋藻的尺寸大小处于微米级别,所以在螺旋藻的食品加工过程中很难将其与其裹挟的砂石彻底分离,这样会导致人们在食用螺旋藻口感下降。因为螺旋藻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形弯曲圆柱状,容易裹挟小尺寸泥沙;又因为螺旋藻自身质量过轻,所以若采用传统的搅拌清洗或者使用大量水冲洗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清洗效果。
由此可见,如何研究出一种浑浊藻液除砂设备,具备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高效分离螺旋藻与泥沙的特点,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浑浊藻液除砂设备。
本实用新型一种浑浊藻液除砂设备,包括安装于车间高处的浑浊藻液输送管和安装于车间低处的废液输送管以及位于所述浑浊藻液输送管和废液输送管之间垂直设置的多个圆锥形的除砂斗主体;所述除砂斗主体上端和下端分别为阔口端和尖端,所述阔口端通过法兰密封连接螺旋藻清液输出管,所述尖端开设有用于排放含有泥沙颗粒废液的废液排放口,所述废液排放口与所述废液输送管的废液收集口中心对齐,所述除砂斗主体上端侧壁无缝焊接浑浊藻液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浑浊藻液输送管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固定,所述浑浊藻液输入管处安装有用于调节浑浊藻液输入流量大小的阀门。
浑浊藻液通过所述浑浊藻液输入管进入所述除砂斗主体后形成漩涡流,在所述漩涡流的离心作用下,质量较重的泥沙颗粒沿所述除砂斗主体侧壁下滑并由所述废液排放口排出至所述废液输送管,质量较轻的螺旋藻清液则在所述漩涡流外边缘下沉压力的作用下快速喷入所述螺旋藻清液输出管输送至下一螺旋藻加工装置内。
进一步地,所述除砂斗主体包括多节口径渐缩的环管构成,相邻环管之间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藻清液输出管的管径小于所述除砂斗主体二分之一高度处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的连接界面间安装有密封垫圈。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除砂斗主体沿所述浑浊藻液输送管等间距排布,所述废液输送管的废液收集口也以相同的间距排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废液收集口外侧无缝焊接有废液收集管,所述废液收集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废液排放口的口径。
本实用新型一种浑浊藻液除砂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该浑浊藻液除砂设备充分利用除砂斗主体的结构特点使有浑浊藻液输入管进入的浑浊藻液在其内部形成螺旋向下的漩涡流,利用该漩涡流的离心力将质量重的泥砂从浑浊藻液中分离出来并沿除砂斗主体侧壁下滑排出,这样导致漩涡流外缘压力大且下沉速度快,从而引起漩涡流中间质量轻的螺旋藻清液在下压力作用下向上喷射以平衡漩涡流整体受力情况,进而达到高效率分离泥沙和螺旋藻液的目的。
其次,该浑浊藻液除砂设备合理设计浑浊藻液输送管、废液输送管、螺旋藻清液输出管以及除砂斗主体的安装位置,从而使螺旋藻清液与泥沙在分离过程中各行其道,无需配备额外动力装置与辅助设备即可顺利完成螺旋藻液与泥沙的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依靠除砂斗结构巧妙设计赋予流体足够高的离心力使螺旋藻液所裹挟的泥沙被有效清除,并通过输送管道的合理设计使得螺旋藻清液以及废液的输送更为顺利。该结构整体而言十分简单,造价低,这些为其安装与应用带来了诸多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除砂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除砂斗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螺旋藻清液输出管,2、法兰,3、浑浊藻液输入管,4、除砂斗主体,5、废液排放口,6、螺旋藻清液,7、泥沙颗粒,8、废液收集口,9、废液输送管,10、浑浊藻液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诺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诺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2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风分离器改进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先进双重感应出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