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J头型脑血管造影多功能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1489.3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5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愉;李胜酋;韦艳;蒋守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胜愉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1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刘小萍 |
地址: | 530199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多功能导管 脑血管造影 导管体 头型 弯头 临床应用 造影导管 弯头处 侧孔 导管 耗材 远端 并发症 成功率 检查 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J头型脑血管造影多功能导管,它包括导管体,所述导管体的远端为J形弯头,J形弯头及靠近J形弯头处的管身上均开有数个侧孔。本实用新型导管融合传统两根造影导管功效,保证检查的成功率,同时合二为一减少耗材和费用,同时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受检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J头型脑血管造影多功能导管。
背景技术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死亡率居首位,高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和防治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支架植入、动脉溶栓、动脉瘤栓塞、机械取栓等神经介入治疗的必需检查评估,目前脑血管造影仍是脑血管检查评估的金标准。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上世纪90年代广泛用于脑血管病诊疗的新型检查技术,它的操作方法是:1)从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通过股动脉放置动脉鞘管,在导丝引导下沿着血管路径,把猪尾巴导管放到主动脉弓起始部,靠近猪尾巴导管远端有侧孔,退出导丝,然后在高压注射器推注下,快速射出含碘的造影剂,对造影剂所经过血管轨迹连续无间断摄片,通过计算机辅助成像获取脑血管的形态,也称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充分显示弓上动脉的各个分支血管。2)再植入导丝,退出猪尾巴导管,同理在导丝引导下,再植入单弯造影导管(弯头附近无侧孔),对弓上动脉进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造影可以很好的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病变情况,便于进一步的进行神经介入治疗,达到防治急性脑血管病的目的。可见,传统方法需要采用两种形状的导管才能完成造影操作。
影响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是受检者弓形动脉发育形态和配合程度。主动脉弓根据弓上动脉的起始部位位置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型越高,与弓动脉形成的角度越小,实施超选择性动脉造影越难,一般Ⅰ型患者占绝大多数,约80%以上,传统常规的弯管都可以成功实施完成造影。其他类型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特殊的弯头如“Simon”,“Mani”等导管成功完成检查,极少见的可以通过现场塑性导管头完成。患者的配合程度可经适当镇静达到要求。
近年来有经桡动脉作为入路血管进行造影检查,可以减少受检者的并发症和便于护理,并研发出特殊造影导管,但是造影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神经介入治疗,因桡动脉相对股动脉相对细小,介入用的导管较大,难以实施神经介入治疗,从而限制导管该技术的发展,未能得到推广。因此目前主要的脑血管造影仍是以股动脉作为入路动脉为主。也有心脑复合导管的使用,但是导管头需导丝固定,导丝影响造影剂的推注,影响造影效果,导管头在高压注射器的作用下,有脱出的风险,限制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病有逐年高发的趋势,且年轻化,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逐渐提高,预期寿命的延长期望也越高,越来越多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们愿意接受脑血管造影的检查评估脑血管,以达到防治脑血管病的目的。因此提高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尤为重要。
现有造影检查的导管存在的缺陷是:需要用猪尾巴导管(见图1所示)和单弯(见图2所示)两种导管才能完成操作,操作时需要进退导管两次和导丝数次,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增加耗材成本从而增加经济负担。
居于以上的缺陷,需要对脑血管造影导管进行改进,保证手术成功率外,同时要求达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可以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有效的J头型脑血管造影多功能导管。
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J头型脑血管造影多功能导管,包括导管体,所述导管体的远端为J形弯头,J形弯头及靠近J形弯头处的管身上均开有数个侧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胜愉,未经李胜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1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头型脑血管造影多功能导管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腹腔镜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