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泵虹吸式镁合金给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0583.7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7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金嫔;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宏格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B22D17/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2 | 代理人: | 靳苗静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虹吸 镁合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合金给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泵虹吸式镁合金给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镁合金给汤设备的汤道管是水平直的,如图1所述,汤道管3为水平设置,汤道管3中的镁合金流出方向与坩埚1内的镁合金液面相平行,当给汤泵机构2停止工作时,汤道管3内的镁合金液体会倒流回坩埚内,这样就要求现有的镁合金给汤设备的给汤泵机构一直要处于工作状态,给汤泵机构的磨损就会很严重,需要经常拆卸更换,费时费力,生产运行成本较高,同时给汤泵的长时间运转,使得给汤泵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泵虹吸式镁合金给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泵虹吸式镁合金给汤装置,包括坩埚、给汤泵机构和汤道管,所述坩埚内盛放有镁合金液体,所述给汤泵机构用于将所述镁合金液体输送至所述汤道管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汤道管包括设置于所述坩埚外部的第一出液管道部、第二出液管道部和出口管道,所述第一出液管道部与所述第二出液管道部相连处构成一转折结构,所述转折结构位于所述坩埚内镁合金液体液面所在水平面的下方,所述出口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液管道部相连通且位于所述转折结构的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折结构位于坩埚内镁合金液体液面所在水平面的下方,出口管道与第一出液管道部相连通且位于转折结构的上方,这样可以在不需要出汤时,汤道管内也有镁合金液 体,将汤道管部分设置于坩埚镁合金液面以下,实现了电子泵停止时汤道管内也会有镁合金液体,大大提升了给汤泵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开始工作前汤道管内是空的,给汤泵机构开始旋转,将镁合金液体从汤道管的出口管道打出,这时将给汤泵机构停止,由于汤道管内的一部分低于镁合金液面高度,汤道管内由于液体虹吸现象,汤道管内的镁合金液体不会全部流回,只会降低到与坩埚内镁合金液位高度相同位置,再次需要出汤时,电子泵再次启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折结构的截面为V型或者U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V型或者U型的转折结构,进一步保证汤道管内的镁合金液体不会流回。
进一步地,所述汤道管还包括第三出液管道部和第四出液管道部,所述第三出液管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道部连接,所述第三出液管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出液管道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出液管道部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坩埚内镁合金液体液面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镁合金液体的流出,形成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使虹吸更加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液管道部与所述坩埚内镁合金液体液面所在水平面相平行,所述第四出液管道部与所述坩埚内镁合金液体液面所在水平面相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给汤更加容易实现,也便于虹吸时储存镁合金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液管道部与所述第三出液管道部之间的角度为:135度-160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角度可以保证镁合金液体的给汤更加快速。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管道位于所述第三出液管道部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镁合金液体顺利地打出。
进一步地,所述给汤泵机构包括电子泵、叶轮轴、叶轮和腔体,所述电子泵与所述叶轮轴连接,所述叶轮与所述叶轮轴连接,所述叶轮轴一端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叶轮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四出液管道部与所述腔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叶轮的转动,将镁合金液体从坩埚内的腔体中打出,打出效果较好,延长电子泵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泵与所述叶轮轴通过万向节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万向节连接,可以使叶轮轴偏离时自动调心,传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汤道管的外部套设有汤道管护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汤道管内镁合金液体的温度,减少热量的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汤道管与所述汤道管护管之间设有保温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保温棉,进一步降低热量的损耗,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宏格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宏格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0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辐射换热的铸件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带有红外限位的中频炉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