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7628.5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深池;韦建;梁英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2831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撑杆 安装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SUV的全称是Sport Utility Vehicle,即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是一种既拥有旅行车般的空间机能,同时还配以货卡车的越野能力的车型,按照SUV的功能性,通常分为:城市型与越野型两种。目前,SUV一般指那些以轿车平台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轿车的舒适性,又具有一定越野性的车型。由于带有MPV的座椅多组合功能,适用范围广。SUV的价位十分宽泛,路面上的常见度仅次于轿车。SUV乘坐空间表现比较出色,无论在前排还是后排,都能可以宽裕的坐在车里,前排座椅的包裹性与支撑性十分到位,此外车内的储物格比较多,日常使用方便。SUV的热潮最早从美国延烧开来,不仅欧美地区在流行,连远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厂商也开始开发SUV的车款。由于受到RV休旅风气的影响,SUV的高空间机能和越野能力,已经取代旅行车成了休闲旅游的主要车型,成为了当今最受欢迎的车款。
目前,汽车尾门自动开关门的电动杆广泛应用于SUV,逐渐发展为SUV标配产品。电动尾门撑杆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内部的弹簧与产品连接牢固、结合性、同心度、垂直度及压点标准稳定性,有效确保产品的质量,装配过程较为复杂,进一步导致装配效率低。
因此,研发出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尾门撑杆生产过程中,无法同时兼顾产品质量与提高装配效率的的技术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尾门撑杆生产过程中,无法同时兼顾产品质量与提高装配效率的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所述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动力单元、送料单元、压点单元和机架;
所述控制单元、动力单元、送料单元和压点单元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动力单元和所述压点单元连接,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送料单元连接带动所述送料单元至所述压点单元。
优选地,所述送料单元包括:连接块、导料槽和推料气缸;
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导料槽的下方,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所述推料气缸设置于所述导料槽的左端,所述推料气缸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送料单元还包括: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导料槽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气缸;
所述固定部与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导料槽的上方中段,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导料槽的右端。
优选地,所述送料单元还包括:校准部;
所述校准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校准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点单元包括:伺服电机、齿轮、凸轮机构和刀片;
所述齿轮与所述凸轮机构配合连接,所述刀片设置于所述凸轮机构上,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压点单元还包括:减速机;
所述减速机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外接有触摸控制屏。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表面设置有防腐蚀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所述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动力单元、送料单元、压点单元和机架;所述控制单元、动力单元、送料单元和压点单元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动力单元和所述压点单元连接,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送料单元连接带动所述送料单元至所述压点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待加工产品放置在送料单元中,动力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待加工的产品运送至压点单元后,压点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完成压点;整个加工过程自动进行,加工效率高;同时,控制单元的机械化控制更加精准,按照预设程序进行加工,无人为因素干扰,产品质量稳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安装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尾门撑杆生产过程中,无法同时兼顾产品质量与提高装配效率的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7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