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富氢水杯的杯底排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7066.4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0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马阳升;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蜗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C25B1/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87 | 代理人: | 胡丽琴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杯 排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富氢水杯的杯底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富氢水杯是一种生成富含氢水的装置。通过电解技术将水转化为电解还原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等。富氢水能够改善亚健康,对部分疾病有辅助治疗的效果。氢气在近年来研究迅速,从2007年到现在短短5年内发表的相关论文已经达到300多篇。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氢气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所以市场上开始出现关于氢气的产品,富氢水杯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电解氢气的简易携带装置。
富氢水杯电解时,电流通过水(H2O),在阴极形成氢气,在阳极形成氧气。但是在产生氢的同时会产生臭氧,以及自来水本身存在的余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无法除去氯气和臭氧,或者去除它们的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富氢水杯的杯底排气系统,使得电解产生的臭氧等毒害气体从杯底直接排出,去除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富氢水杯的杯底排气系统,包括底盖、气体收集罩和气体导向件,所述底盖包括盖板和环侧板,所述盖板上设有排气孔,且盖板的上板面上围绕排气孔设置有嵌槽,所述气体收集罩罩设在所述排气孔上并与所述嵌槽嵌合密封;所述气体导向件连接于所述气体收集罩上,且气体导向件的气体通道与气体收集罩的收集腔连通,而气体导向件顶部前侧设有进气接头件,所述进气接头件上设有进气接头管,所述进气接头管的管道下口与气体导向件的气体通道上口连通,进气接头管的管道上口与电解装置的阳电极所在端连通,用于将阳电极电解得到的氧气、臭氧和氯气经进气接头管接入气体导向件,然后经气体收集罩从排气孔排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气体收集罩的顶部设有连接插头管,所述连接插头管与气体导向件的气体通道下口插接配合实现气体导向件与气体收集罩的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气体导向件的气体通道下口为渐缩的斜开口,便于连接插头管的插入。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插头管设于气体收集罩顶部后侧,使气体收集罩、进气接头件以及气体导向件之间形成一个电池容纳位,便于节省杯体底部的空间。
作为优选地,所述盖板的下板面上设有环垫,所述环垫的下端面设有四个排气拱槽,便于杯底排气。
作为优选地,所述进气接头管的侧部还设有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用于与电路板上的定位槽孔配合,使电路板在杯座内固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孔设置为1mm左右,即可满足气体排放需求,气体收集罩、气体导向件以及进气接头件都采用耐臭氧腐蚀的柔性材料,如硅胶材料、聚四氟乙烯材料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杯底排气系统可实现富氢水中活性氧、臭氧等毒害气体的完全排出,从而提高富氢水的饮用价值,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系统不占用过多空间,而且密封性好,臭氧等腐蚀性气体不会溢出到杯座中腐蚀杯体内组件,安全好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无底盖);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气体导向件内的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在富氢水杯上的使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富氢水杯的杯底排气系统,包括底盖1、气体收集罩2和气体导向件3,底盖1包括盖板101和环侧板102,盖板1上设有排气孔103,且盖板1的上板面上围绕排气孔103设置有嵌槽104,气体收集罩2罩设在排气孔103上并与嵌槽104嵌合密封;气体导向件3连接于气体收集罩2上,且气体导向件3内的气体通道下口与气体收集罩2的收集腔201连通,而气体导向件3顶部前侧设有进气接头件4,进气接头件4上设有进气接头管401,进气接头管401的管道下口与气体导向件3内的气体通道上口连通,进气接头管401的管道上口与电解装置5的阳电极所在端连通,用于将阳电极电解得到的氧气、臭氧和氯气经进气接头管401接入气体导向件3,然后经气体收集罩2从排气孔103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蜗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蜗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7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