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放空用激光点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2097.0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8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谷开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初敏敏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放空 激光 点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点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油气田放空火炬点火用的激光点火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有毒有害的废气,这些气体回收难度较大,经济产能小,不具备回收处理的价值,因此一般进行点火放空,将其燃烧成危害性较小的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油气田使用的放空火炬主要是由管体、点火器、控制系统等组成,通过远程的有线控制系统(一般是DSC系统)操作设置于罐体内的点火器进行点火,由于点火器设置于火炬内部,在放空火炬燃烧过程中,点火器部分也将一直处于高温燃烧状态,对点火器的耐高温性要求很高,且长期被高温燃烧容易发生损坏;
同时,放空火炬的点火器一般是采用电火花的点火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在一定时间后,即便没有发生燃烧损坏,点火器也往往会失效,需要进行更换,而对设置于火炬内部的点火器进行更换极其麻烦,给现场施工增加困难。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远程控制、易于点火、方便更换的点火装置,对于解决油气田现场点火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激光点火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其发射、聚光并引燃可燃物都有成熟的方案,但目前激光点火主要应用于实验设备、航天工业等领域,未在其他现场进行适应性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更换的激光点火装置,它能针对油气田所用的放空火炬进行点火,克服现有点火器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田放空用激光点火系统,包括放空火炬、激光点火器、点火线、控制箱,所述放空火炬为圆柱形筒体,上方设有进气口,所述激光点火器包括点火管、聚光镜、激光发射器、固定杆、转轴,所述固定杆横向安装于进气口下方,点火管为L型结构的管体,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固定杆末端,另一端设有聚光镜,点火管中正对聚光镜处设有激光发射器;转轴上设有微型电机,带动转轴沿固定杆末端旋转;微型电机通过点火线连接控制箱。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设有三排,激光点火器设置于最下面一排的进气口下方。能确保激光点火器向上旋转后,激光能照射到放空火炬内壁,而不会照射到进气口外。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按钮和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为常规WiFi模块,如TICC3200无线模块。工作人员可以在安全距离外操作控制箱,让其旋转到所需的工作位和待机位,当放空火炬未工作时,如果需要更换激光点火器,工作人员可以靠近控制箱进行手动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点火器上的相邻两排进气口之间设有遮挡板,遮挡板由上板、三根下管、三块透明布组成,所述上板安装在放空火炬上,上板内设有三层缝隙,分别储存三块储存透明布,并通过缝隙内的滑块带动和连接透明布,所述三根下管连接在一起,下管为实心金属管,通过透明布连接在上板边缘。在需要对激光点火器进行防风沙保护的时候,通过遮挡板设置的控制电路让三块透明布分别沿着三层缝隙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使用激光点火器替代传统的电火花点火器,减少了因为长期摩擦造成的电火花点火器容易损坏的问题,延长了点火器寿命;
2、激光点火器可以设置于放空火炬外侧,避免了长期处于燃烧状态对点火器的损坏,同时设置于火炬外部,便于更换和维护;
3、激光点火器设置为可旋转结构,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向下回收,避免靠近进气口被热气烧灼,同时也能让聚光镜被杂质沾染的情况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图1上部放大图;
图3为图2放下挡风帘时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图4上部放大图;
图6为图5放下挡风帘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未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放空火炬、11-进气口、2-激光点火器、21点火管、22-聚光镜、23-激光发射器、24-固定杆、25-转轴、3-点火线、4-控制箱、5-遮挡板、51-上板、52-下管、53-透明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未经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2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猪场沼气焚烧炉
- 下一篇:一种防尘密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