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外斜管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0160.7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3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陈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春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外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室外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推进,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水污染处理将是其中一个重中之重领域,针对水环境质量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水污染已经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民健康和人民素质提高的制约因素。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目前较为常用的有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设备较简单,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沉淀性效果好,日处理量大,对水体搅动小,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其缺点是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定,受进水影响较大,底部刮泥、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单位的要求高,占地面积较其他沉淀池大,一般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竖流式沉淀池排泥方便,管理简单,占地面积小;其缺点有池子深度大,施工困难,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造价较高,池径不易过大,易造成布水不均。斜管沉淀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沉淀设备,依据分散颗粒浅层沉淀理论,在平流式沉淀池的基础上吸取国外先进技术而不断发展更新、完善起来,其优点有:增加沉淀面积,缩短沉淀距离从而提高颗粒的去除率。斜管沉淀池的斜板倾角为60度,其效率提高的倍数相当于斜板总投影面积比原池面积增加的倍数,斜板协管的再凝聚,促进絮粒的再进一步加大,从而提高沉淀速度,创造了层流条件,从而提高了沉淀效率,水利条件好,处理效率高;处理能力比一般沉淀池大得多,推广使用前景最为广阔。
CN201620279361.9一种一体化斜管沉淀池,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设备间、混凝池、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所述设备间内设有PAC加药箱和PAM加药箱,PAC加药箱与混凝池相连接,PAM加药箱与絮凝池相连接,混凝池和絮凝池内均设有搅拌器;所述斜管沉淀池中部设有斜管,斜管沉淀池下部设有泥斗。本实用新型利用浅层沉淀原理,使沉淀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不适用于室外工作,也不便于整体运输和安装,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沉淀效果好、沉淀时间短,能整体运输和安装,并适合室外工作的沉淀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沉淀时间短、处理效果好,便于整体运输、安装的室外斜管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外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絮凝池、胶羽池,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絮凝池和胶羽池安装在一框架上,框架的侧部设置有操作平台,框架与操作平台、沉淀池、絮凝池和胶羽池组成整体结构;其中沉淀池内分布有协管,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泥斗,所述沉淀池的上开口处对合设有一可移动的上盖,在泥斗的侧部安装有便于观察沉淀区域污泥量的视窗,所述絮凝池和胶羽池的上开口处盖合有一可移动的盖板。
所述框架与操作平台的底部设有一可移动并便于整体搬运的基础底座,所述操作平台设置在框架的侧部,操作平台以及框架的底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基础底座上。
所述沉淀池焊接架设在框架内侧,絮凝池和胶羽池分别焊接架设在框架内位于沉淀池的一侧前后位置。
所述沉淀池为平流式沉淀池,排水口设置在沉淀池的外侧上部,协管布设在沉淀池的中部沉淀区域内,协管的材质采用聚丙烯、聚氯乙烯或玻璃钢,协管采用蜂窝状或圆柱状设计,组装形式采用斜管和直管两种形式。
所述絮凝池为快混池,絮凝池上设有PAC加药口和定量加药系统相连接,胶羽池为慢混池,胶羽池上设有PAM加药口和定量加药系统相连接,在絮凝池和胶羽池内分别设有搅拌器,搅拌器的上端固定设置在盖板上,絮凝池和胶羽池的底部设有一底托,絮凝池(2)外侧近上开口处设有进水口,絮凝池和胶羽池间设有自流孔,胶羽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自流孔。
所述自流孔设于絮凝池和胶羽池之间上开口处,并低于进水口8~12厘米,所述自流孔设于胶羽池与沉淀池底部。
所述泥斗对合设置在沉淀池的下开口处,泥斗的下端右侧设有排泥口,排泥口处设有排泥阀门,视窗安装在泥斗的前侧。
所述操作平台是由L形的平台、爬梯、护栏及支撑脚焊接而成,其中平台与框架的侧部相焊接,爬梯的底部、支撑脚以及框架的四根立柱分别固定设置在基础底座上。
所述爬梯的下部护栏与框架之间增设有一防护链条。
所述沉淀池的上盖上设有二个吊环,所述框架的上端四角设有便于整体搬运的吊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春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春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0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净水机
- 下一篇:不堵泵的废水回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