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9199.7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1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康龙爱威病媒生物防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20 | 分类号: | A01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2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媒介生物防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灭蚊幼虫缓释颗粒剂都是制成细小颗粒状的,不能适应各种水体的投放要求,例如:家庭水生植物中的水体,花盆托中的积水,废旧轮胎中的积水以及下水道沉井中的积水等中小型积水,将传统灭蚊幼虫颗粒剂投放到家庭水生植物中的水体,花盆托中的积水,废旧轮胎中的积水以及下水道沉井中的积水时,会由于居民对水生植物的养殖水进行换水,而把投放在水里的灭蚊幼虫颗粒剂一同倒掉,从而失去灭治蚊幼虫的作用;且投放在外环境小型积水里的灭蚊幼虫颗粒剂,也会因为雨水的冲刷或淤泥、杂物的覆盖而失去作用,从而降低灭治蚊幼虫的效果。
公告号为CN203806426U于2016年9月3号公开的一种缓释袋,采用袋体的设计仅仅只考虑到了将灭蚊幼虫缓释颗粒剂集中放置的需要,而没有考虑袋体自身会出现重叠,导致缓释颗粒实际的可释放面积减小的情况,也没有考虑到在室外环境下袋体容易受外力破损的问题。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质壳体来代替袋体,更好的实现缓释灭蚊颗粒剂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环境适应性强、药物利用效果好的一种防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合页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一,所述上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悬挂耳,所述上壳体的内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下壳体内侧的相对立柱位置设置有插接座。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和合页为一整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配合组成一个球壳。
作为优选:所述合页的上端与上壳体的边缘连接,且合页的下端与下壳体的边缘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设置有左开合片,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右开合片。
作为优选:所述左、右开合片在上、下壳体闭合时部分重叠或不重叠。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的顶端设置有通孔二,且与悬挂耳为连通关系,所述下壳体的底 端设置有通孔一。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一为喇叭口,且由内而外口径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侧面与上壳体的边缘之间设置有连接块。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将5%飞彪颗粒缓释剂或者其他颗粒剂放置在该装置,将其侵入水中,让稀释后的药物随装置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扩散到水里,使蚊子幼虫及卵无法生存,通过长期的孳生地控制,降低蚊子密度。在悬挂耳系软绳或者细铁丝将其侵入水中悬挂即可既能够固定壳体,又能够调整投放到水体的深度。而壳体经过水的渗泡后,壳体内药剂的有效成分由通孔一和通孔二不断缓慢地释放到水体中,起到长效杀灭水中蚊幼虫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上壳体;2、下壳体;3、合页;4、左开合片;5、右开合片;6、悬挂耳;7、通孔一;71、通孔二;8、插接座;9、立柱;91、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蚊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将5%飞彪颗粒缓释剂或者其他颗粒剂放置在该装置,药物的量不限制,可以装满整个壳体内,利用插接座8和立柱9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闭合在一起,将其侵入水中,让稀释后的药物随装置的通孔一7和通孔二71扩散到水里,使蚊子幼虫及卵无法生存,通过长期的孳生地控制,降低蚊子密度。在悬挂耳6系软绳或者细铁丝将其侵入水中悬挂即可既能够固定壳体,又能够调整投放到水体的深度。而壳体经过水的渗泡后,壳体内药剂的有效成分由通孔一7和通孔二71不断缓慢地释放到水体中,起到长效杀灭水中蚊幼虫的作用,要加放药物时,取出本装置利用左开合片4、右开合片5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分开,重新添加药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康龙爱威病媒生物防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康龙爱威病媒生物防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9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机交互方法以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蟑螂捕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