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0055.5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0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迈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张竹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瓶 橡胶塞 盖体 瓶体 负压抽气管 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 逐渐减小 锥形管 通孔 弧形挡板 引流管 适配 逆流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瓶,所述负压瓶(1)包括负压瓶本体、设于负压瓶本体上的橡胶塞(1‑1)和套设于橡胶塞(1‑1)和瓶体上的盖体(1‑2),所述橡胶塞(1‑1)和盖体(1‑2)上对应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设有一级负压抽气管(1‑3)和瓶体吸引管(1‑4),瓶体吸引管(1‑4)的端部与引流管(2)相适配;所述一级负压抽气管(1‑3)为锥形管,由橡胶塞(1‑1)至盖体(1‑2)其内径逐渐减小;所述负压瓶本体内对应瓶体吸引管(1‑4)设有弧形挡板(1‑5)。本实用新型的负压瓶结构设计合理,一级负压抽气管为锥形管,由橡胶塞至盖体其内径逐渐减小;能够有效避免逆流或倒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瓶。
背景技术
现今病人手术后,为了避免伤口发炎和交叉感染,需对创面进行负压持续引流,负压持续引流时需要用到负压瓶。负压持续引流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负压治疗时,负压能将创面的渗出物及时的吸引掉,且可以至少三天天换一次药,具有创面愈合快、感染率低、更换敷料次数少、抗菌药物使用少、降低医药费用等特点,能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医药费用的支出。
然而现有的负压瓶结构设计不合理,负压引流效果差,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负压瓶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负压引流效果好的负压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压瓶,所述负压瓶包括负压瓶本体、设于负压瓶本体上的橡胶塞和套设于橡胶塞和瓶体上的盖体,所述橡胶塞和盖体上对应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设有一级负压抽气管和瓶体吸引管,瓶体吸引管的端部与引流管相适配;所述一级负压抽气管为锥形管,由橡胶塞至盖体其内径逐渐减小;所述负压瓶本体内对应瓶体吸引管设有弧形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塞上设有与负压瓶本体相连通的负压指示腔体。一级负压抽气管连接有过滤器,用于过滤瓶体内的病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指示腔体为弹性收缩腔体,所述盖体对应负压指示腔体设有让位开口,所述盖体上对应让位开口设有负压指示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体吸引管上设有开关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瓶本体上设有内凹的弧形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瓶体设于定位座上,所述定位座上设有弹性限位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还穿射有取样口或注液口。所述负压瓶本体上设有刻度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瓶结构设计合理,负压瓶包括负压瓶本体、设于负压瓶本体上的橡胶塞和套设于橡胶塞和瓶体上的盖体,橡胶塞和盖体上对应设有通孔,通孔穿设有一级负压抽气管和瓶体吸引管,一级负压抽气管为锥形管,由橡胶塞至盖体其内径逐渐减小;能够避免逆流或倒流,整体结构符合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由于一级负压抽气管对瓶体内的液体或气体存在一个负压吸引的作用;从而当液体通过瓶体吸引管进入瓶体内时,其还不问题,会随气流来到一级负压抽气管,能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设置弧形挡板有效的避免此种状况。
橡胶塞上设有与负压瓶本体相连通的负压指示腔体,负压指示腔体为弹性收缩腔体,盖体对应负压指示腔体设有让位开口,盖体上对应让位开口设有负压指示凸起,能够即时显示瓶内的气压状况,瓶体吸引管上设有开关阀体,能够根据创面愈合情况打开阀体或关闭阀体。
负压瓶本体上设有弧形圈,便于手持或固定于支座上。负压瓶体设于定位座上,定位座上设有弹性限位圈,能够稳定限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迈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迈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0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持续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腹腔穿刺引流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