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供能头盔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8910.9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8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邓维礼;吕泽楷;杨维清;靳龙;胡成见;张伟;蒲犇;唐安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35/02 | 分类号: | H02K35/02;A42B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供 头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然界中的振动能、风能、太阳能的采集和存储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供能头盔。
背景技术
自供能系统是一种无需外加电源,从环境中收集能量实现能量自供的新型功能器件,在大范围环境监测、人体健康监测、军事侦察、生物医疗、安全防护等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
而在自供能系统中,摩擦纳米发电机由于其成本低、应用场景广等优点引起巨大关注,在众多应用场景中,人跑步运动的频率适中(4.5~5.5Hz),可利用传统的电磁发电机对其进行能量收集,而走路运动的频率较低(1.8~2.2Hz),难以利用传统的电磁发电机对其进行能量收集。
头盔作为一种穿戴设备除了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外,通常还具有一些辅助功能,如用于黑暗环境照明的功能、用于周围环境危险气体探测的功能、用于穿戴者位置定位(GPS)的功能等。头盔上这些功能部件或传感器等都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于是出现了各种具有自供能作用的头盔。现有技术的自供能头盔,通常包括安装在头盔本体上的振动发电装置、电流转换装置和储能装置等。现有技术的振动发电装置,利用传统的电磁发电或压电效应将振动能转换成电流,通过电流转换装置进行整流稳压后输入储能装置进行存储,为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提供电能。现有技术的振动发电装置发电效率较低,特别是对正常步行产生的振动能,不能够高效率地转换成电能,其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供能头盔,通过改进振动发电装置,提高自供能头盔的发电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供能头盔,包括头盔本体、振动发电装置、电流转换装置和储能装置,所述振动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连接的电流转换装置,所述电流转换装置与储能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发电装置包括安装在柱型结构中的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和线圈,所述第一永磁体悬浮在第二永磁体上方,所述线圈与电流转换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磁悬浮技术提高振动发电装置对振动能的敏感性,可以有效感应到正常步行的低频振动,极大地提高了发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设置在第一永磁体上方和/或下方和/或柱型结构周围。
线圈设置在第一永磁体上方和/或下方和/或柱型结构周围,如柱型结构顶部、第二永磁体顶部或缠绕在柱型结构周围等与第一永磁体对应的位置,可以增加线圈数量,提高发电效率。特别是第一永磁体上方和下方的线圈,在第一永磁体运动时感应电流交大,而且可以通过增加匝数提高发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柱型结构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一永磁体上下两端设置第一摩擦片,所述柱型结构顶部和第二永磁体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电流转换装置连接,通过摩擦输出电流。
该技术方案增加了摩擦发电功能,充分利用永磁体的振动,通过摩擦发电进一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永磁体处于真空中。
该方案将第一永磁体置于真空中,能够降低阻力,增加灵敏度,提高转换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柱型结构为圆柱形或正四棱柱形。
柱型结构采用圆柱形或正四棱柱形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发电装置4台有4台,分别置于所述头盔本体前方左右两侧和后方左右两侧。
配置振动发电装置,可以增加发电量,振动发电装置分别置头盔本体前方左右两侧和后方左右两侧,不会占用照明装置和传感器的位置,便于其他装置的布局。
进一步的,还包括2台风能发电机,所述风能发电机分别置于所述头盔本体左右两侧,所述风能发电机与电流转换装置连接。
该方案在头盔本体左右两侧的空位布置2台风能发电机,进一步增加风能利用,提高能量采集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发电薄膜电池,所述太阳能发电薄膜电池与电流转换装置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薄膜电池置于所述头盔本体顶部。
增加太阳能发电薄膜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头盔有限的表面积,增加环境能量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与储能装置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该方案在头盔上集成各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进一步增加了头盔的功能,使头盔成为一种自供能的安全防护帽。
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气体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89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