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5714.6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6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倪泽斌;香志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张启程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导装置。
背景技术
光导装置,是指主要以全反射方式使光在其内部进行传输的导光装置。光导装置广泛应用于光照明、光传输等领域。其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可称为导光棒)、长条形(可称为导光条、灯条)、板形(可称为导光板)、环形(可称为导光环)等等。光导装置通常可以将光从其一端输入,并经过其外壁的全反射作用将光传导至光导装置的另一端或任何期望的出射位置。由于全反射的作用,当光在光导装置中被传递足够长的距离之后,容易获得相对均匀的光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导装置,其能够提高光导装置的入射光耦合的均匀性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导装置,包括:
光入射部和光导主体,
其中,所述光入射部具有:
第一端部,具有多边形形状的端表面,用于接收入射光;
第二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位置,与光导主体连接在一起,用于将来自第一端部的入射光传导至所述光导主体中;和
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所述侧表面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子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沿着相对于所述光入射部的轴线倾斜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具有位于光入射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处的第一边和位于光入射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处的第二边,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一边围绕光入射部的轴线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大于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一边围绕光入射部的轴线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大于10度且小于6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第一端部的端表面具有正多边形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第二端部处的横截面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外接圆的直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从所述第一端部的正多边形逐渐过渡至所述第二端部的圆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恒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具有4至16条边。
在一实施例中,子表面为三维曲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子表面布置成将来自于第一端部的入射光全反射至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另一个子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导主体具有圆形的横截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导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解耦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侧壁的与所述解耦结构相反的一侧上设置有解耦表面。
如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导装置,通过在光入射部设置至少两个子表面,能够提高光强分布的均匀性和光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导装置;
图2示意性地示出如图1所示的光导装置由平面A-A截得的横截面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如图1所示的光导装置由平面B-B截得的横截面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如图1所示的光导装置由平面C-C截得的横截面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如图1所示的光导装置由平面D-D截得的横截面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导装置的局部的立体图;以及
图7示意性地示出不具有图1中所示的光入射部的子表面而仅包含光导主体的光导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5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