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宽带双极化振子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24694.0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2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宋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12;H01Q19/10;H01Q1/36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极化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宽带微波通信、基站通信领域中宽带振子天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宽带双极化馈电技术的宽带双极化振子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线通信、移动通信通信频段越来宽,对射频终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需要天线的工作带宽逐渐拓宽,通常在一个倍频左右,且要实现双线极化工作,天线的结构可靠,简单,最重要的是可实现批量加工,低成本设计,尤其对室外天线上述设计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可实现上述天线性能的天线很少,现阶段能满足宽频带辐射的天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但各有优缺点:
1、板线阵子天线:该形式天线是通过板线传输线结构,对半波振子馈电,板线为纯金属结构,空气介质填充,通过板线馈电可获得较低的馈线损耗,可靠的结构支撑,借助N型头接插件顶馈设计无需焊接设计。
2、宽带Vivaldi天线,该天线形式具有频带宽、加工精度高、可实现馈线和网络一体化,但天线的介质损耗较大,且存在漏波效应,天线单元增益低,多应用于单线化天线阵列,其实现双线极化的馈电结构复杂,可靠性差,不实用于室外天线使用。
3、宽带加脊喇叭天线,该天线可实现双极化宽频带辐射,并可实现较高的天线增益,由于脊曲线设计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较高,且天线喇叭纵向尺寸较高,尤其在低频率设计时尺寸更大,所以该形式天线较少应用在室外基站天线领域。
4.宽频段微带天线,多层微带贴片天线,通常工作带宽极限为1个倍频,其特点是加工简单,精度高,但其介质损耗较大,辐射效率低,实现双线极化设计时,极化纯度较低,端口隔离度相对较差
以上几种宽带天线形式各有优缺点,现有的天线大多数馈电单元都是硬连接方式,硬连接的方式容易损坏,连接点处容易故障,并且现有的天线仅仅是为了增加某一指标的数值而导致指标不均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指标不均衡和硬连接易损坏等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宽带双极化振子天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双极化,损耗低,高隔离度,低轮廓,宽频带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宽带双极化振子天线,包括反射板3和多个支柱2,各个支柱设置在反射板上并围绕反射板中心成圆周均匀分布,其特征在于:各个支柱在反射板的中心处围合形成一馈电区,在每个支柱上都设有一个振子1,在馈电去处设有馈线4,馈线4位于振子下方;所述的馈线4由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弯钩的折弯方向与第二弯钩的折弯方向相正交。
进一步的,所述的振子为扇形振子。
进一步的,各个振子围绕反射板的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每个振子与相邻的振子之间都形成有一通道,各个振子之间形成一“X”型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柱相邻馈电区的边棱都开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各个扇形振子都指向反射板的中心。
进一步的,在反射板底部设有同轴插接件,通州插接件位于反射板底部中心处,同轴插接件与振子相连接,振子与反射板之间留有缝隙。
进一步的,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结构相同,第一弯钩为三折弯结构,第一弯钩的末处折弯都为90°折弯。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种宽带双极化振子天线部件,该天线扇形振子、支柱、反射板、倒L型馈线、同轴接插件组成,天线小于2的驻波带宽大于70%,带宽内增益大于7dB,端口隔离大于25dB。
本实用新型整个天线结构简单、紧凑,辐射效率高,双线极化辐射,可作为高效率子阵天线辐射单元,也可作为大型有源阵列天线子阵单元。
此天线结构的特点是,实现了宽频带双极化天线辐射,高隔离度,结构紧凑,所有部件为铝件冲压设计,可实现低成本,较适合室外基站天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支柱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馈线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所示,提供了一种新型宽带双极化振子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24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