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水流水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9607.2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1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明;田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水 流水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节水流水养殖池。
背景技术
流水和微流水养殖模式是目前水产养殖业中常用的养殖模式,长江中的很多珍稀鱼类适合在流水养殖模式下进行人工养殖和保护,如胭脂鱼、中华鲟等珍稀物种。流水养殖模式能很好的为养殖鱼类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但流水养殖方式也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养殖耗水量大的弊端,流水养殖模式对水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同时,一些对水环境适应性较强的鱼类,虽然可在微流水的环境中养殖,但微流水养殖池内也存在因水流较小造成的水交换不彻底,对养殖鱼类造成影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节水流水养殖池,此养殖池解决了流水养殖模式中节水问题和微流水养殖池内水体因水流较小造成的水交换不彻底的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节水流水养殖池,它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底部通过连通管与水位控制站管相连通;所述养殖池顶部设置有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上安装有开关阀门,所述开关阀门通过电磁阀控制其开关,所述电磁阀通过信号线与定时器相连,所述供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水塔相连,所述水塔的顶部设置有水塔供水管。
所述定时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相连,并通过电源供电。
所述定时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与远程控制器相连。
所述养殖池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养殖池都采用独立的供水管路供水,每个所述供水管路上都安装有电磁阀,每个所述电磁阀都与定时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养殖池为鱼类的养殖提供场所,可以是圆形或方形的各种规格的养殖池。
2、该实用新型装置解决了流水养殖模式中节水问题和微流水养殖池内水体因水流较小造成的水交换不彻底的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3、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在流水养殖模式下极大的节约了养殖用水,同时有效的解决微流水养殖池内水体因水流较小造成的水交换不彻底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规模化使用示意图。
图中:养殖池1、水位控制站管2、供水管路3、水塔4、电源5、定时器6、电磁阀7、水塔供水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中,一种新型节水流水养殖池,它包括养殖池1,所述养殖池1的底部通过连通管与水位控制站管2相连通;所述养殖池1顶部设置有供水管路3,所述供水管路3上安装有开关阀门,所述开关阀门通过电磁阀7控制其开关,所述电磁阀7通过信号线与定时器6相连,所述供水管路3的另一端与水塔4相连,所述水塔4的顶部设置有水塔供水管8。通过采用上述的养殖池系统解决了流水养殖模式中节水问题和微流水养殖池内水体因水流较小造成的水交换不彻底的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进一步的,所述定时器6通过电源线与电源5相连,并通过电源5供电。通过电源5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定时器6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与远程控制器相连。通过远程控制器能够对其进行远程控制,进而提高了控制的便捷性,而且也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1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养殖池1都采用独立的供水管路3供水,每个所述供水管路3上都安装有电磁阀7,每个所述电磁阀7都与定时器6相连。通过采用多个养殖池1进行并联养殖,能够保证每个养殖池都能够正常工作,进而提高了养殖效率。而且每个养殖池1都能够进行单独控制,进而保证了养殖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9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