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风机电源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8327.X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0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曾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晋江瑞恒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频器 风机 电源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冷却装置,具体为一种变频器风机电源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控制电机转速的机器,它将50HZ交流电源整成直流,再通过逆变将直流转化为电压频率可调的交流电源,通过改变电网的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采用变频器对风机进行控制,属于减少空气动力的节电方法,它和一般常用的调节风门控制风量的方法比较,具有明显的节电效果,变频器风机电源在工作的情况下会产生热量,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现有的散热结构较为简单,一般通过风机的作用下使得散热器周围的空气形成强对流,带走散热器中电源所传递来的热量,但这种方法仅仅依靠空气强对流,本身散热冷却效果不佳,同时又往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当环境中空气温度升高时,强对流散热冷却的效果也将会下降。此外,现有的散热器的结构主要采用的是鳍片式吸热结构,往往在通风的同时会有粉尘和杂质吸附于鳍片表面,时间一长导致散热器的风路堵塞,阻碍了散热器热传递效果,导致散热器性能不稳定,散热冷却效果差,而且不能实现智能冷却。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变频器风机电源冷却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器风机电源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器风机电源冷却装置,包括散热箱体,所述散热箱体顶部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部安装有对流冷却风机,所述散热箱体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箱体内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为Pt100铂热电阻,且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对流冷却风机,所述散热箱体内部的下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部设置有蜂窝体湿帘,且所述蜂窝体湿帘和所述进风口镶嵌连接,所述蜂窝体湿帘的下部设置有冷却水回收槽,所述冷却水回收槽通过循环水管连接有循环泵,且所述循环泵是低压磁力泵,所述循环泵通过循环水管连接所述蜂窝体湿帘。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箱体的顶部设有电源模块,且所述电源模块为整流电源或者脉冲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蜂窝体湿帘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开口,且所述循环泵通过循环水管连接所述冷却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放置有冷却水塔,且所述冷却水塔和所述冷却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蜂窝体湿帘的正前方设置有冷却风扇,且所述冷却风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变频器风机电源冷却装置,利用安装在出风口位置对流冷却风机,使得散热箱体进风口位置吸入空气,在散热箱内形成强对流,再利用安装在进风口位置的湿帘系统对吸入的空气冷却,即让对流冷却风机吸入的空气先经过蜂窝体湿帘冷却,再通过冷却风扇进行风冷散热,可以有效地降低周围对流空气的温度,散热效果好;根据蜂窝体湿帘的结构特性,除了能将对流空气降温外,还能更加有效的阻止空气粉尘和固体杂质的吸入,防止散热器的风路堵塞;通过温度传感器实现度温度的监控,进而实现智能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箱体;2-冷却水塔;3-循环水管;4-循环泵;5-冷却水回收槽;6-蜂窝体湿帘;7-进风口;8-控制器;9-温度传感器;10-电源模块;11-出风口;12-对流冷却风机;13-散热器;14-冷却风扇;15-冷却水管;1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晋江瑞恒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晋江瑞恒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8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螃蟹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规格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