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流式沉淀池的清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3644.2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8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管敏;郭柏福;班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流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施渔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流式沉淀池的清污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构筑物,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中,也经常采用沉淀池作为物理处理的重要单元。沉淀池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其中,平流式沉淀池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其池底大多为斜坡或污泥斗,其中斜坡式的池底排污效果较差,需采用人工虹吸的方法进行排污,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污物清除效果差,有较多污物残留。因此,当前亟需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效率高的应用于平流式沉淀池的清污装置,以解决平流式沉淀池清污困难、清污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平流式沉淀池清污困难、清污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效率高的清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流式沉淀池的清污装置,它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上安装有清污头,所述清污头的中间部位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尾部连接有塑料软管,所述塑料软管与离心泵相连,所述离心泵设置在水泵桶内部。
所述清污头为矩形框结构,是由吸污管、弯管、侧连接管、横连接管和异径三通首尾依次相连构成矩形结构,所述异径三通与手柄相连。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滚轴,所述滚轴的两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和滚轴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吸污管采用PVC管,所述吸污管靠近沉淀池底部的侧面上有多排平行孔,孔径由吸污管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
所述吸污管两端的孔径为0.1cm,吸污管中间的孔径为0.3cm,孔间距2cm,所述平行孔共有三排。
所述弯管、侧连接管、横连接管、手柄和异径三通都采用PVC弯管。
所述水泵桶是一个圆柱体水桶,水桶侧面的直径方向上有两个直径3.5cm的开口;离心泵放入水泵桶中,起到固定作用。
所述离心泵的进水口端连接塑料软管,离心泵的出水口端连接另一塑料软管,且该塑料软管通过水泵桶的另一开口穿出。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移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平流式沉淀池的排污;
2、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平流式沉淀池清污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扬程的离心泵作为动力源,吸力大,清污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吸污管上吸污孔的孔径是由吸污管两端向中间孔径逐渐增大,使得每个孔均有较强的吸力,保证彻底清除沉淀池池底的污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清污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泵桶剖面结构示意图。
1—移动装置;2—清污头;3—手柄;4—塑料软管;5—水泵桶;6—离心泵;7—吸污管;8—弯管;9—侧连接管;10—横连接管;11—异径三通;12—滚轮;13—滚轴;14—水泵桶开口;15—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中,一种平流式沉淀池的清污装置,它包括移动装置1,所述移动装置1上安装有清污头2,所述清污头2的中间部位安装有手柄3,所述手柄3的尾部连接有塑料软管4,所述塑料软管4与离心泵6相连,所述离心泵6设置在水泵桶5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清污头2为矩形框结构,是由吸污管7、弯管8、侧连接管9、横连接管10和异径三通11首尾依次相连构成矩形结构,所述异径三通11与手柄3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1包括滚轴13,所述滚轴13的两端安装有滚轮12,所述滚轮12和滚轴13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吸污管7采用PVC管,所述吸污管7靠近沉淀池底部的侧面上有多排平行孔,孔径由吸污管7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吸污管7两端的孔径为0.1cm,吸污管7中间的孔径为0.3cm,孔间距2cm,所述平行孔共有三排。
进一步的,所述弯管8、侧连接管9、横连接管10、手柄3和异径三通11都采用PVC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3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资源不足地区的养殖池
- 下一篇:一种自动清洗的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