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稳固性砌块成型下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9748.6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3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技模具(太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4 | 分类号: | B28B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固 砌块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砌块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固性高的砌块成型下模。
背景技术
近些年,建筑砌块行业在我国获得蓬勃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应用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满足不同的材料、形状和功能而开发出的各类砌块模具,在砌块生产制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砌块成型模具是砖机设备中的易耗品,精度及耐用性是衡量砌块模具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的下模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了整个模具的预期寿命,其中模芯和模框的可靠性连接对整个模具的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模芯和模框连接采用螺栓式,螺栓式连接能够实现模块化作业,大大的提高了模具装配和维护时的简便性,但由于螺栓式的连接主要承受轴向的拉力,在生产砌块的工作周期中,砌块模具将承受较大的振动,此时螺栓不仅承受水平拉力,同时还有垂直方向的剪切力,最终导致螺栓的松动或断裂,严重影响制成品的质量和模具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稳固性砌块成型下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稳固性砌块成型下模,包括模框及设置于所述模框内部的模芯,所述模框包括模框横向面板及与所述模框横向面板相互垂直的模框竖向面板,所述模框横向面板与所述模框竖向面板之间通过蝶形连接件连接,所述蝶形连接件于所述模框横向面板与所述模框竖向面板连接处呈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蝶形连接件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梯形,且所述蝶形连接件的端脚处倒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蝶形连接件的两端直径大于腰部直径。
优选地,所述模框横向面板与所述模框竖向面板还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设置于所述蝶形连接件外侧。
优选地,所述蝶形连接件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模框的四个端部。
优选地,所述蝶形连接件与所述模框连接处还设置有焊接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实现了下模框之间在X、Y两个方向上的锁定,而螺栓连接仅能承受横向拉力,这样蝶形连接件与螺栓组合使用,实现了X、Y、Z三维方向上的锁定,使得砌块模具在工作中,下模和模芯可以承受较大的振动,使用寿命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高稳固性砌块成型下模,如图1所示,包括模框及设置于所述模框内部的模芯3,所述模框与所述模芯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所述模框包括模框横向面板1及与所述模框横向面板1相互垂直的模框竖向面板2,所述模框横向面板1与所述模框竖向面板2之间通过蝶形连接件4连接,所述蝶形连接件4于所述模框横向面板1与所述模框竖向面板2连接处呈对称设置,且所述蝶形连接件的两端直径大于腰部直径。此处所述腰部是指蝶形连接件的中心对称位置,即所述模框横向面板1与所述模框竖向面板2连接处。
所述蝶形连接件4截面呈两个相互对称的梯形,且所述蝶形连接件的端脚处倒角设置。所述蝶形连接件4的结构实现了模框在X、Y两个方向上的锁定,实现无间歇配合,减少了下模整体的振动。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蝶形连接件还可以采用其他对称形状,例如8字形连接件,保证连接件的两端直径大于中心直径即可。
为了进一步加强连接,使得下模板在Z方向上的锁死,所述模框横向面板1与所述模框竖向面板2还通过螺栓5连接,所述螺栓5设置于所述蝶形连接件4外侧。所述蝶形连接件4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模框的四个端部。所述蝶形连接件与所述模框连接处还设置有焊接层(图中未示意)。具体的,在所述模框横向面板1与所述模框竖向面板2分别开设有相互配合且对称的梯形槽,通过蝶形连接件进行连接后,再进一步进行焊接加强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在工作中能承受较大的振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模框的PIN销受到较大垂直方向上的力而断裂的风险,使得下模整体结构更坚固耐用,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技模具(太仓)有限公司,未经德技模具(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97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