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机散热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5528.6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2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鸿;孙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鸿远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6 | 分类号: | H02K9/16;H02K9/04;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2 | 代理人: | 孙艾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机 散热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机散热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各种智能制造领域中,以电机为动力并进行驱动控制的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下,各行业的设备对电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效率高、功率密度大。但是电机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温升问题往往制约着电机的高效运行,进一步还会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原因包括轴承摩擦、线圈电阻、铁芯磁阻等,当电机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电机运行出现故障,严重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目前对电机降温的常用方式包括自冷式、风冷式以及水冷式。自冷式适用于产热小的电机,风冷式的散热能力有限且对电动机外壳的冷却效果不佳。另外,为了提高电动机内部的散热率,有些电动机会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开有进气孔和出气孔,配合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缝隙对电动机内部进行散热。为避免杂物进入电动机内部,往往会在进气孔和出气孔上设置过滤网,一方面灰尘等体积较小的杂物仍能通过滤网进入电动机内部,另一方面由于气孔较小,滤网面积也不大,所以容易阻塞进而丧失散热功能。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的电动机的工作环境使得气孔的堵塞频率比较大,当气孔阻塞后拆卸清理过程繁琐、耗时耗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电动机的整体散热效果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整体高效散热装置,通过导套和后端盖上的导流板配合实现该目的。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外壳、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外壳、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构成内腔,穿过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转子,所述内腔中环绕所述转子设有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外壳紧贴设置,所述外壳外侧设有平行于所述转轴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侧设有风罩,所述风罩包括导套、位于所述后端盖一侧的第一出风口以及所述导套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导套与所述外壳构成沿所述转轴轴线方向延伸的风道,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自所述后端盖向所述第二出风口一端逐渐向所述导套一侧倾斜,所述第一导流部之间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后端盖间的所述第一导流部上设有与贯通所述风道的开孔。
由此,在风扇的作用下,第一导流部与后端盖之间形成低压区,风道内的空气经过开孔能够流入该低压区;风扇的部分出射风带动风道内的空气朝向第二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出射风朝向第一出风口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导流部为圆筒状结构,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导流部内侧表面沿所述风扇径向上的间隙小于5mm。
由此,保证负压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导流部自所述后端盖向所述第二出风口一端逐渐向所述转轴一侧倾斜,所述风扇紧邻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的连接位置设置。
由此,增大穿过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的气体的速度,进而保证风道内的空气流通速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第二导流部连接处平滑过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近似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套上靠近所述前盖板一侧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沿所述导套周向上均匀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进风孔沿所述导套周向上的分布长度不超过所述导套长度的1/3。
由此,保证前端盖附近的外壳的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水冷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位于所述风扇与所述后端盖之间。
由此,提高电动机向外部的散热速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水冷散热器包括S形的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导流板并与水泵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风道内的空气流动并带走外壳散发的热量进入风扇与后端盖之间,经过风扇的加速并经由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排出,能够快速对电动机进行散热并将热空气顺畅的排出电动机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冷却风流向示意图;
图3是散热铜管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基座,2.外壳,21.散热片,3.前端盖,4.后端盖,5.内腔,6.转轴,61.风扇,7.转子,8.风罩,81.导套,811.进风孔,82.第一出风口,83.第二出风口,84.风道,9.导流板,91.第一导流部,911.开孔,92.第二导流部,10.水冷散热器,101.散热铜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鸿远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湖州鸿远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5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局部螺纹调节式复合轴承
- 下一篇:一种中药多功能蒸煮锅